开车的家长都知道,教练教倒车入库时,会把他的方法教给你。可是在实际操作时,由于车型、车位周边情况、控制油门力度等因人而异,每个人又逐步摸索出自己的方法。
学习也是如此。
小学时相对课程少,孩子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背口诀还能成绩好。可是进入初高中,课程、知识点猛然增多,如果还是原来的方法,肯定会学习吃力。
有的孩子从小学成绩优良,一直到高考考上好的大学。有的孩子小学成绩还可以甚至前几名,可是到了初高中滑倒中下游;有的孩子小学(初中)成绩不好,可是到了初中(高中)成绩一下子提上来。
有人认为人家孩子天生聪明、脑子灵,自己孩子“笨、遗传基因”,其实这也是家长无奈的搪塞理由。如同开车,教练教了,自己如果不想法肯定也开不好。
孩子也不是不学,也“点灯熬油、头悬梁锥刺股”,成绩也不理想,这肯定就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孩子自己是否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家长是否也提示孩子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死记硬背。倒车入库不好,司机会苦思冥想为什么?学习也是如此,既要埋头苦学,更要抬头看路、看方向。
学习三件宝:“学、习、思”。学习,本身就是学新的、复习旧的综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新的知识,经常复习旧的知识,这很多孩子能够做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但不思考就会迷茫无所适从,空想但是不学就会疲倦无所得。思,有的孩子做不到,只知道埋头苦学。既要“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的苦学,也要“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巧学。斧头钝了,就要磨一磨。
事实中,原来一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受老师、同学或家长启发,有意识地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很快就能提高。如把奇数偶数通俗想象成单双数,这样就记得快。0是张开嘴发“欧”是偶数。好多课程概念、定理、公式,一看就知道,可是史地生数理化那么多知识点,单纯地背概念,过段时间就忘了。如果不想法找窍门记忆,肯定不行。
中小学知识点就两方面:1、一看就明白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常识。2、对这些常识的分析应用,培养孩子的理性逻辑分析能力。
教材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孩子的逻辑分析能力,如数学的思考题。这些题甚至大人也不会做,平时考试也很少出这种题,而且做起来也脑子转好几个弯确实难,不如不转弯的1+1=?的容易,所以孩子、家长也都忽略放弃了。这种题,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耐力、想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有的孩子能够安静、耐心地去做,有学习的耐力、思考力,学习其他学科也同样会学好。即使偶尔成绩下降,自己也会找出原因、自我调节学习方法。所以,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贯的好也不是无缘无故的。
倘若常识记不住、记不牢、记混乱,又缺乏分析能力,成绩就很难上来。一些孩子,后来居上进步很大,就是在这两方面或一方面有了突破,不再是以前的学习模式、方法。家长就是要促使孩子这种改变,引路人。否则,成绩不论怎么学都上不来,孩子自己都会失去耐心,感觉自己真的就是笨,失去学习的快乐和动力。
孩子做会一道难题、成绩提高都是快乐,没有这种快乐,即使“北大清华”梦再大,他自己都不相信能够实现。所以有的就安于现状、放弃,从而精力转向游戏等其他方面。这是家长不希望的,也不是孩子自己内心真的希望的。调皮捣蛋的孩子有,但这是极少数的。绝大数的孩子是希望学好的,在老师、家长面前是荣耀、成绩。选择安于现状、放弃,也是无奈。当然,更多的孩子也使劲、努力地学、不负青春、不负老师家长,尽力提高成绩,至于是不是能成绩提高也就不重要了。“努力过、青春无悔”。
一、中小学怎么考
先看这题:
“用户登录微信时所见的地球影像图”,从图中赤道附近云系的分布位置及M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推测,该影像图拍摄时间及M地所处的风带最有可能是
A.6月份 东南信风带
B.6月份 盛行西风带
C.12月份 东南信风带
D.12月份 盛行西风带
分析:
时间分析:A处右上角依次是红海、阿拉伯半岛,是亚洲非洲分界线。A处下方是非洲大陆,此时非洲大陆上空云系密布,是雨季,所以是12月份;再有,南极处于极昼时分,从此也可以判断出是12月份。
风带分析:C线赤道位于非洲北部边缘,D线南回归线贯穿非洲中部,赤道和南回归线纬度差23.5,那么可以推断M处位于南纬50度左右,所以盛行西风。再有,单纯估算(地理课本大多是南北均分中规中矩的图,把该影像图摆正),也能得出M处在南纬30-60之间。
答案:D
二、中小学怎么学
通过上题以及你翻看孩子的试卷,可以看出:现在的考试更加注重学生的灵活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们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60、70、80甚至90后们学习时的死记硬背。国家的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也正是需要这样的人才。
上题,是降水和气压风带两方面的综合,是从高空偏南俯视地球,这个角度是地理课本上没有的,这种综合灵活的出题方式几乎贯穿了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以及今后的考公考编各种考试。在上题中,如果对地球的洲形状分界线不明白,就无法判断图中是哪里。由此,学习地理,家中必备地球仪、世界(中国)地形图,从各个角度熟悉地球,熟悉世界的大川大河,不仅对学习地理有益,同样对于学习历史、语文、政治等各学科有着直观认识、照样有益。
进而推之,中小学学习:
1、注重孩子们的理解能力
最简单的就是小学时的鸡兔同笼问题,很多家长给孩子讲公式套公式,孩子依照葫芦画瓢,偶尔可能会做对,但是换换题型,不是鸡兔,是3只腿的凳子和5只腿的桌子可能就不会做了。不明白做题的根本死套公式,会在初中高中学习更加困难。
更多时候,家长给孩子讲了遍,问孩子明白了吗,孩子虽然说明白了,其实并不明白。小学1、2年级,基本上是1+1等于几的直观题。从小学3年级开始,就开始出现绕弯的题型,需要孩子真的要动脑子绕弯弯。如果孩子不能沉下心思考,尤其是初中高中,成绩很难提高。尤其是初高中时的那么定义、定理,如果不明白根本,随便换个题型就不会做。
2、注重孩子们的分析能力
最简单的就是数字1-10的记忆。孩子们只关心吃、玩,这种枯燥的数字好像更难有兴趣。建议教给孩子分析方法,把1、2、3、4、5、6、7、8、9、10写在一起,分析这10个数字的区别,记着各个字的特征。可以这样:1就是一竖,2上面有个平的小弯下面有个平的直线共两个平的,3上中下有三个平的,4是个小十字左上角封死(谐音si),5像上面一横把一段铁丝捂(谐音wu)弯,6是鞭炮上天一溜(谐音liu)烟,9是砸钉子入木啾啾(谐音jiu)响,7是一个平线在上边很凄凉,8像眼镜谁家的爸爸戴眼镜。当然你还可以跟孩子商量其他更好地识别方法。
目的就是把枯燥的问题生活化、生动化,提高记忆效率。尤其是在以后的地理、政治、历史、化学等各学科中,那么多的知识点,一看就会,合上书本就忘。如果孩子没有自我分析记忆能力,成绩也难提高。
分析不仅体现在巧记巧学上,也更体现在在每次做题、每次考试后,自我分析看看是不是哪块知识掌握的不全面、理解错误。
3、注重孩子们的独立性
不论老师家长如何教,最终是形成孩子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授之以渔,不是授之以鱼。渔,打鱼的方法。教给孩子打鱼的方法,以后他自己会琢磨更好更快地打鱼。而不是几条鱼,吃完就没有了。如上面数字的识别,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快速的识别数字的方法,但最终由孩子自己具体实施,他们或许能有自己更好地方法,家长做的是引导。
不定每个孩子都能上名校,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更好更强。
三、影响中小学孩子成绩的主要原因和表现
促使孩子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而不是需要家长的督促;促使孩子能够遇到困难潜下心苦思冥想,而不是放弃甚至抄袭作业;促使孩子学会各种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点灯熬油;促使孩子能够自我分析,发现学习不足。有的孩子看似忙碌成绩却一般,有的孩子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原因也正如此。
1、遇到不会的题就放弃
这种习惯的养成和家长有着重要的因素。有的家长自己不会(有些小学的题大人也未必会),就让孩子明天听老师讲解、问同学,而不是让孩子自己解决。这就出现孩子为了明天的作业满分而抄作业的情况。如果孩子养成这种恶习且长期不改,成绩很难提高。
即使家长不会,最好也是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孩子思考的过程就是调动大脑全面思维的过程,会把学过的知识全部从大脑里调出来思考。如果仅仅是听老师或问同学,也就是单纯的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一筐苹果分给学生,每人几个剩下几个评估,每人几个还差几个苹果。这题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方法,单纯的从计算式子看不出孩子的思路。
即使家长不会,对于这种不会的题,过后也要让孩子讲出自己的思路,这也是引导的方法。束之高阁、不管不问,孩子似是而非、半懂不懂的思考习惯就会养成,这种教孩子的方法不好,这是学习中最大的拦路虎。
从小养成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希望的,这在小学、初高中甚至以后的各种考试乃至生活中受益匪浅。
2、没有学习动力
吃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大人也如此。孩子们对中考、高考的重要性那是遥远的事情,没有直观地身心感受,也只有看到别的同学上了高中、上了大学、有了好的工作,才后悔万分,然后又跟一些家长似的开始现身说教教育他们的孩子好好学习,周而轮回。
可以试试:让孩子到农田、工地亲身体验炎炎烈日、数九寒天,必须至少3天,第一天体累、第二天心苦、第三天身心皆苦,让他们自己内心发出我要上学珍惜教室的心声,让孩子们从小知道生活并不只是电视剧手机里的诗和远方;定一些小的目标,考到第几名前进几名如何,做不到如何,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有劳有获、少劳少获、不劳不获、任何的收获(好吃的好玩的)都是需要付出才能得到;看阅读一些正能量的影剧,如平凡的世界,了解世界有很多的挫折、奋斗;对于老师的教育,如果老师和家长没有直接的深仇大恨,家长不必过度解读。60、70甚至80后的人们都有被老师教鞭照顾的记忆,反而家长还要去给老师说好话“惹老师生气、给老师添麻烦”,老师也是恨铁难成钢。
3、还有其他因素,如家庭气氛等等,请参看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