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事业编考试竞争很厉害,1比几十、几百甚至几千的报考率。
一些无限制岗位,有的普通院校的专科生能成功上岸,可有的985211的研究生却屡屡败北。有的人通过几次考试能成功上岸,有的人要考几年也难见曙光。
为了快速成功上岸,以下为你的孩子参考:
有的人上岸困难,是不是:
一、没有把握好考公考编心态
1、德才兼备
简单讲,社会有很多人组成,就要选出一些德才兼备的人来管理社会事务。德,要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公众品德;才,要有才能领导大家过上“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社会稳定、人民团结、经济发展”的日子。
社会有很多人组成。在不同时期,人的需求总是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初高中时现在的目标是进班级前几名,等实现了有向年级前几名奋进,进而学校前几名、本地区乃至全省努力。人们生活也是,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所以人们的需求、利益是多种多样的,从而引发各种社会纠纷,甚至是不合理的引起社会事件。就是最基层岗位的公务员事业编人员也要有能力去协调人们的需求(比如“拆迁问题、上学问题等”),实现以上管理目标。
如果你有“官思想、武力”想法,对不起你上岸可能性不大。
2、考公考编要求
为什么考公考编提到德才兼备,这里并不是套话,而是考试体现这些内容。
除了政审考核,考试内容给分为选择题、写作、面试三部分。选择题中题型是公务员类型(政治理论、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还是事业编的公共基础知识(有的省份题型参照公务员类型)。
考试内容中:
(1)政治部分
政治理论、写作、面试考察的就是你对国家政策的把握、理解、应用能力,而这些内容在笔试中分值占了一半多。比如公务员笔试中申论就占了一半,公共基础知识也占了很大比例。笔试过不去更别提面试了。
(2)才能部分
公务员题型考核的是综合的分析能力,公共基础知识考核的是以前的知识掌握,当然还有专业知识。
二、没有合理分配时间精力
政治部分占了很大比值,所以要根据自己时间紧迫度,合理分配时间。如公务员中(其他类型考试参考):
(一)、1/2(至少1/3)的时间用于了解国家(含所报省市)政策、公文知识。
这些知识不仅笔试(政治常识部分、写作部分)用到,在面试时更会用到。
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每年12月份经济工作会议等资料,了解(含所报省市):
1、国家总的方针政策标准说法、用词、用语,如货币政策、外交政策、社区工作、三农政策、能源政策等。这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新闻稿体现的最为深刻。
2、国家的主要项目安排,如防护林、水土流失、铁路建设、航空航天。
3、国家针对目前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如降息、补贴、网上申办业务。
4、国家主要成绩,包含经济指标、项目完成
5、党的发展历程
以上内容在学习中体现到:
1、政治常识内容。
2、写作
可以参照人民日报社论,那是标准的写作。一般分四部分格式:
(1)标题直接说明内容
(2)开头直接说出观点
国家领导人(政府报告)观点,如某某指出。
(3)中间分析论述
利用最近的事件展开论述,每段先观点、后论述、最后小节。
(4)结尾
号召、鼓励
有人也每天学别人抄一份,这种没有技巧的模仿效果不好。见下面分析。
(二)1/2(或2/3)的时间用于其他题型练习。
还是需要注意的是:写作虽然占分比重大,但只要不跑题、卷面干净,也拉不开距离。除非书写明显特别干净美观、引经据典用语特别与众不同,写作会高分。所以,利用学习技巧提高选择题部分的分数仍为重要。
等笔试通过再专门准备面试也不晚。
三、没有掌握技巧
有人认为多刷题就行。
你可以想想,你在初高中时,那些学霸是跟你一样的“多写、多读、多练、多背、多刷题”吗?他们反而显得学习更轻松。
所以,还是要掌握一些学习技巧,否则参加再多的培训班、刷再多的题也没用。
(一)理解考察实质
比如判断推理考察的就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应用。如果你是采用一些所谓口诀应试(如否定之否定如何、否定之肯定如何、肯定之否定如何),肯定不行。
如果下雨,地就会湿。下雨是地湿的充分条件。地湿会有很多原因(比如下水道堵塞),但有下雨这一个条件就足够了。
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能参加。十八是参军的必要条件。够十八不一定能够参军,还要其他体检等条件。
题型中就是常常模糊这些条件判断。如选项中出现“只有下雨,地才会湿”,当然错误。当然,实际题型要复杂些。
为什么说一定要掌握实质?
比如初中时的惯性,很多人理解为力。汽车不加油会跑、小球扔出去会飞,会有一种力让它继续。
实质:惯性是物体的属性,是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不分时间、地点,物体都有惯性。
再比如,质量也是物体属性。一个10克物体,在地球是10克,在月球微重力下也是10克。如果放在没有万有引力的绝对状态时是多少呢?
质量,实质是利用杠杆原理来称量的。物体、砝码因为重力而对天平两端施力,从而实现杠杆原理。两端没有了力,还能称量吗?
所以,要多琢磨实质,至少在刷题中考虑实质,不要为了刷题而刷题。题型千变万化,不考虑实质,分数恐怕上不来。
(二)掌握技巧
比如申论,除了上边提到的格式,标点符号的运用、字体美观也影响分值。适当练练字,不一定是楷书,行书快也要能轻松认出。草书肯定不行。
比如公共基础知识中的最新版的马哲、中国共产党简史等,不要脱离教材,不要只是背教辅材料的要点,而是要看教材实际案例的结合分析,毕竟考察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综合应用和灵活运用。
如果你以前是死记硬背考上的大学,那么此时就该调整学习方法,比如通俗理解法、联想法。这时再死记硬背肯定不行。
四、考试内容实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