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中
网站提示
中间内容确认框:

致学生

一、为什么要学习

或许你有长大后要当科学家上天入地、要当医生根治人们疾病、要当飞行员翱翔蓝天…

这些理想的实现,就需要你好好地学习现在的知识,不懂得飞机如何飞如何上天入地,不懂得你的皮肤破了为何要流血怎么止血如何成为医生。

不论你以后做什么,努力地学习,努力地在班级年级中的成绩靠前优秀,你离理想的实现就走近了一步。

反之,沉迷游戏、玩,你造的飞机故障百出、你当医生扎针老是扎不准,谁还敢坐你的飞机,谁还敢找你看病。好多学生爱玩手机,你知道手机里的人、动物是怎么动起来的?

班级年级更加优秀的你 才能长大实现伟大的理想。

二、你周边的大人都在干什么

有一天你也会长大。

你也会慢慢长大。

如果可能,多看看你周边的大人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那么干?

如果可能,你可以跟父母去体验几天,比如到农村田地里、到街市小摊、到工地…

不吃学习的苦,就吃生活的苦:
街道做生意的人们:
还有一些地方生活比较贫困:
忙碌奔波的大人:
自己打下的才是江山:


三、学习有捷径,就是爱思考,掌握了基本的原理题型怎么变都会。

先看以下两题:

在下面()中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第一题:( )x 3 =( )+ 4

第二题:( )x 2 =( )+ 2

或许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答案,二三得六、二二得四,第一题是2,第二题也是2,这也就是有的同学所谓的观察法。


那么继续看以下几题:

第三题:( )x 3 =( )+ 28

第四题:( )x 5 =( )+ 24

第五题:( )÷3 =( )- 30

如果数字再大,三位数甚至更多位数,还会很轻松的通过观察法得出答案吗?


那么该如何解答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老祖宗发明加减乘除的意义,小狗小猫是没有数的概念的:

加:几个相同或不同的数相加求总数(如先人外出狩猎逮了2只兔子,4只野鸡,共逮了多少只);

减:几个相同或不同的数相减求余数(如今年共收获了2000斤麦子,一月份吃了200斤,二月份吃了220斤,还剩多少斤);

加减是最基本的计数方式。


乘,几个相同或不同的数相乘求积(如外出摘野果,共10个人,每人摘了2个,共摘了多少个),乘法也可以理解成多个相同的数相加(如10 x2,可以理解成10个2相加2+2+2+2+2+2+2+2+2+2,或者2个10相加10+10),是变形的加法。祖先肯定会碰到多个相同数想加的情况,为了书写和计算方便,发明了乘法和乘法口诀。我们现实中也会碰到这情况,学校每个班30名学生,共5个班,问学校有多少学生。用乘法一个步骤很轻松地算出,要是用加法也可以,就是要多个步骤。在小学课本中也循序渐进地讲解了从加法到乘法的过程。在以后的初中高中的定义、定律、概念的提出都是如此导出的,好多的学生只记忆最终的结论,不大注重导出过程。有的学生总是疑问,自己怎么就是学不好,差别就在于此。有的学生太“懒、走捷径”,对于这些定义、定律、概念并不是真的清楚,所以在答题时就出现理解上的错误。

除,几个相同或不同的数相除求商(如外出摘野果,共摘了10个野果,共5人,每人能分几个),如果你来分果,有两种方法:第一,5个人站好,每人先1个,然后再每人1个,这是最粗苯的原始方法;第二,先算好每人几个,然后一次分完。祖先肯定会碰到类似情况,所以发明了除法。除法也可以理解成把一个数分成若干份(10÷5,就是把10平均分5份,一份是多少)。这在小学课程里也提到了。


懂得这个原理,那么:

第三题:( )x 3 =( )+ 28

( )x 3就是3个()相加,( )+ 28这个是一个()加28,那么28是什么,不就是2个()相加吗!所以答案是14

第四题同理。

第五题:( )÷3 =( )- 30

( )÷3可以理解成把()分成3份后1份的数,那么1份就是()-30。

如图,把()这个数看作画成一段线,分三份,前面箭头就是( )÷ 3,也就是说()的3份中的1份。()-30,也就是()减去30正好是()的三份中的一份,那么30就是()剩余的2份的总数,所以()的一份是15,()就是45。

我们懂得了基本原理,无论数怎么变化,都能轻松解决。这在以后的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中几乎都能碰到。

好多学生,一看题就傻,老师一讲或一看答案就恍然大悟,然而换个数或者方式,又傻眼不会做。就是没有掌握基本的原理。


由此,我们再来看一题:

第六题:在括号中填上相邻的数,使等式成立。

()+()+()+()=18

先不看下边,你会做吗?

相邻的数,那么就是相差是1,。我们可以看作,第一个()加1是第二个数,加2是第三个数,加3是第三个数,那么第一个数在等式左边出现了4次又加了1、2、3是18,18-1-2-3就是4个第一个数,所以第一个数是3。

有人也这么做,既然是相邻的数,第一个数和第四个数相加的和,等于第二和第三个数的和,都是9,然后通过观察3+6=9,4+5=9,得出答案。其实还有好多等于9的组合,这种方法不值得学习。如果是多个数,10个20个数,那解答起来还不麻烦死,而用上边的可以轻松地解决。


以上看起来很绕,很难理解。但是您必须从小学开始锻炼思考习惯,尤其这种逻辑性比较强的“绕”,以后的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这种绕会更多。


所以,你必须要掌握基本原理,能够讲出其中的解题道理(如鸡兔同笼),真正理解解题方法,这样才能养成独立思考解题的能力。真正理解基本原理、善于逻辑思考(题“绕”)、养成自己独立的学习思维方式,会让你在以后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更轻松。


学习的意义,就是在学习掌握以往别人知识的基础上,自己有更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不,先人没有实现上天入地,我们也照样实现不了。


碰到难题,要不放一边,要不抄同学的作业。这次这么做,下次换个形式,涉及该知识点的题你还是会错。如此反复,你的拦路虎越来越多,成绩提高的就很难。

自己独立思考,会调动你多方面的知识,要不查书本看是否对涉及的知识点是否有理解不全面的地方、有误解的地方,要不是对某个章节的理解不连贯。错了不可怕,错了正说明你有的地方理解不够深刻,通过这次苦思冥想,你就能攻克这个难题,以后少了一只拦路虎。


四、关于背诵的学习方法请关注本站更多内容。

课程联系客服快捷访问砍柴工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