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中
网站提示
中间内容确认框:
阅读低年级文章更易找出学习方法不足

初中学习地理的方法、模拟学习地球自转公转、一年四季、白天黑夜的形成原因

理解考点原理,否则刷再多题也无用。知道但一次记不住、记混,等于不知道!提前批、一本、二本、专科如此由来,学霸:理解+巧记。有的家长用自己曾用“多读多写多背”辅导孩子,实则有误孩子。砍柴工学习方法网www.kanchaigong.cn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课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很少,但会衍生出很多的题型。如果仅仅知道课本那简单的描述,不深入思考,那么出题还是不会做,也就是对知识掌握得不深入。


【学习方法】理解

初高中很多知识点很多,就跟地理知识一样,一看教材知道,但是实际做题就忘、不会用。其实就是不理解为什么。如果知道为什么,不论题型怎么变,都能轻松作答。

所以一定要花时间理解透,这样就不会忘。如急躁还是急燥。好多人认为就是这么规定的,没有什么为什么。但是如果你从造字的过程分析,古人造字都是从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开始,从大自然可见开始考虑,造字是为了让人们更容易记、理解角度考虑,就知道急躁是人们坐立不安的样子,是急躁不是急燥。燥,跟火有关,水少。

所以,对于知识点自己要想办法一次记牢,哪怕你的理解不科学,只要能记住、记牢就是硬道理。


一、自转

一天中,为什么中午会更热?我们发射卫星都是从太原基地往东边太平洋发射?

我们在地球上,会看到太阳东边升西边落,形成白天黑夜。

如果站在高高的太空看,由于地球自转且地球是不透明的,太阳照到人时是白天,地球带着人转,然后下午照不到人时进入黑夜。

同一纬度、不同经度的人看到太阳的时间不同。如下午飞机从北京去新疆,一路太阳始终挂在西边的同一个高度、不落山,成了追逐太阳的人。到新疆时,北京早已是日落西山了。


一天中,为什么中午会更热?

我们先做一个试验:拿一个手电(用纸卷成一个圆筒罩在手机手电功能的光上,模拟形成一个光源),先从侧面(量出离你的距离)看光在地上形成的光圈大小。然后同等距离在垂直地面照,看形成的光圈大小。明显,侧面光圈大。

早上,太阳是斜射你站的地方。太阳距离地球很远,可以看作是阳光是由很多的平行光线组成的。也就是说,早上,太阳光线和地面有一定的夹角且很小(下面统称入射夹角)。单位面积太阳光线的热量是固定的,早上照到地面面积大,地面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就少。中午,太阳几乎在头顶直射地面,地面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就相对多。


日常生活中,转动雨伞会发现水珠从伞边缘飞出。向东发射卫星,可以利用地球自转的力量,减少火药的使用。


二、公转


我们发现:冬天冷、夏天热?太阳每天升起的位置不一样:冬天太阳从东偏南升起、夏天从东偏北方向升起,为什么?夏天白天时间比冬天长?冬天中午12点的影子比夏天长?冬天太阳照进屋子里的比夏天长?太阳都是东、南、西这么运动?

课本讲到了地球公转示意图。

地球是怎么公转的呢?课本讲到: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任何时候,地轴都是向右上方倾斜。我们把地球公转的轨迹圆圈看作是一个圆平面(画很多的上下平行线、左右平行线),地轴这个棍与这个圆平面的左右平行线始终保持相同大小的夹角。

地轴在冬至或夏至与左右线保持夹角,到了春分或秋分仍然与左右线保持夹角、不是与上下平行线保持夹角。

你可以倾斜身体(或拿根筷子)站在屋顶的灯旁边,头始终指向灯,在屋子里转个圈模拟这四个位置。

其他时间段也是这样。


我们做个试验(图中表示冬至位置),用一个勺子代表阳光光线,苹果代替地球,苹果蒂代表地轴。发现此时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上边苹果蒂周边有块面积,无论苹果怎么自转都不能被阳光照到,形成北极的极夜现象;下边苹果头顶周边有块面积,无论苹果怎么自转都能被阳光照到,形成南极的极昼现象。

赤道是纬线在地球表面的一个圆圈,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也是一个圆圈。

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可以这样理解:

从数学角度,平行的光线只能与圆上的一个(不是多个)点的切线垂直。

南回归线这个圈上有很多点(地方)。平行的阳光只能直射这个圈上的一个点(一个地方),被直射的点随着地球自转变化。无论怎么自转,直射点始终在南回归线这个圆的点上,其他纬度构成的圆圈上的点(地方)就不能被直射。所以,冬至这天,北半球获得的热量少、冷、冬天,南半球多、热、夏天。

你再继续观察春分、秋分、夏至情况。

所以,就出现北极(南极)太阳在北边(或北稍偏西)还没有落下又继续升起的极昼现象,当然也会出现太阳在南边(或南稍偏东)还没有升起又落下的极夜现象。

这个如何理解:我们观察到:

冬天白天短,太阳从东偏南升起,西偏南落下。如果我们继续向北走,白天会越来越短,太阳升起会更东偏南甚至到了南偏东程度,落下会更西偏南甚至到了南偏西程度。

夏天白天长,太阳从东偏北升起,西偏北落下。如果我们继续向南走,白天会越来越长,太阳升起会更东偏北甚至到了北偏东程度,落下会更西偏北甚至到了北偏西程度。

我们到南极或北极科学考察,就选择极昼时候去。

如我们看到的微信图片,此时南极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时间大约是12月份的冬至左右。


我们观察到,太阳都是东、南、西这么个运动,为什么?

还是用苹果试验,在冬至这天转动苹果(自转),发现勺子是按苹果自转的反方向(左上方)在苹果表面画圈。南回归线是斜着的。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的人假设地球不动,看到的就是太阳从东边升,同理,太阳会东、南、西运动,而不是东、北、西运动。

有人观察到,中午太阳接近直射,可是气温在下午2、3点钟最高。道理很明显,我们接近火,要稍等一会才会感觉热。人有个从低温到高温的升温过程。地球也是。


三、常识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回归线间运动。

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白天黑夜时间相等。过了春分,太阳直射点向赤道以北移动,北半球白天越来越长,南半球白天越来越段。到了北回归线时,北极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出现极野现象。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长,南半球白天最短。过来夏至,北半球白天越来越短,南半球白天越来越长。

秋分这天,太阳又直射赤道,全球白天黑夜时间相等。过了秋分,太阳直射点向赤道以南移动,北半球白天越来越短,南半球白天越来越长。到了南回归线时,南极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出现极野现象。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白天最长,北半球白天最短。过来冬至,北半球白天越来越长,南半球白天越来越短。

赤道圈周长最大,但是地球上的每个纬度圈自转周期都是一样的一天时间。


四、如何学习地理 ...

【启发】

孩子也苦学、刷题、家教报班,成绩总不理想。人家孩子天生聪明,自己孩子天生“笨、遗传基因”,无奈!

三种根本方法:学、习、思。学而时习之:学新,复习旧,大多孩子能够做到

学而不思则罔!考试考察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教材知识点一看就懂,过几天就忘、记混。思考“怎么更快一次记牢知识点”,有的孩子做不到,不思就是差距所在,即“不开窍”。磨刀不误砍柴工。

通过几道题让孩子“恍然醒悟、开窍入门”、自己开始“想事”,不再“死记硬背、等喂”。师傅领进门,至少要领进门!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其中可能有文字语法错误(以教材为准),请只注重文中学习方法。

课程联系客服快捷访问砍柴工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