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总结了以下:
1、进出口总值、顺差、逆差、货物周转量
2、GDP(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总收入(GNI)
3、银行利率、汇率、升值、贬值、汇率降低(升高)、美联储降息50个基准点、通货膨胀
4、股票价格指数、牛市熊市、飘红飘绿
5、宽松的货币政策
6、量与率
7、 现期值与基期值
8、 同比与环比
9、百分数与百分点,很容易出错
10、成数 折数 折扣 折扣率(打折力度)、翻番
11、倍数 翻番
12、比重、比值、平均
【详细解析及例题】
1、量与率
量指有一定计量单位的绝对数,率指两个相关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一般为百分数。
例题:2011年某省广电产业实际创收收入达192.98亿元,同比增长32.33%。
例题中192.98亿元即为量,32.33%即为率,这个很容易判断,不过有很多题目的问法或者通过看选项是否有单位,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这道题目考察的是量还是率的问题了,这一点很容易也很关键,希望大家要熟练掌握。
2、 现期值与基期值
现期值指统计期的值,基期值指我们需要进行比较的时期的值。
例题:2011年末某省有线电视用户达1970.12万户,比上年末净增84.24万户。
此题中2011年为现期,现期值为1970.12万户,2010年为基期。并且给出增长量84.24万户。
3、 同比与环比
同比:相同条件比较,在相同的时间段内进行对比,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的销售额,以了解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业绩是否有所增长。同比分析更适合用于对长期趋势进行分析,如企业发展战略、行业发展趋势等;
环比:在相邻的时间段内进行对比,通常是一个月或一个季度。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今年第二季度的销售额与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以了解第二季度的销售业绩是否有所增长。环比分析更适合用于对短期波动进行分析,如销售业绩、市场份额等。
4、百分数与百分点,很容易出错
(1)百分数是用一百做分母的分数,在数学中用“%”来表示,在文章中一般都写作“百分之几”,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资料中常用形式:增长率、比重、利润率、贡献率等。如同比增长百分之几
(2)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即两个百分数的差值。资料中形式:增长率的差值、比重的差值(比重的增长量)、拉动增长等,如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上升/下降/减少了多少个百分点。
在实际考察过程中,往往会在选项中同时设置了百分数和百分点的答案,那么要注意区分,题干所要求的是一个相对量,还是百分数之间做差。
例题: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问题: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第二产业:
A高2.2个百分点B高2.2% C多12520亿元D高3.2个百分点
此题求的是百分数做差,所以应该选择以百分点的表达方式的选项,故46.1%-43.9%=2.2%读作高2.2个百分点。选择A。
5、成数 折数 折扣 折扣率(打折力度)、翻番
几成:相当于十分之几,比如6成,就是十分之六。
几折:相当于十分之几,比如6折,就是十分之六。
将100元分成5份,1份20元。每份就是一个折数。折数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商业中折数表示为折扣率或打折力度。
如一件商品原价100元,现价是80元,就是八折,也可以说打八折,也可以说成折扣20元,也可以说成折扣率(打折力度)是0.2或者20%
6、倍数 翻番
倍数:两个有联系指标的对比。例如,某城市2000年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4.8平方米,为1978年3.8平方米的3.9倍(14.8÷3.8=3.9)。
翻番,即数量或数值翻倍增长。例如,某个公司的销售额在一年内翻了一番,意味着销售额增长了一倍,也就是原来的2倍。
7、比重、比值、平均
比重:某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计算公式为比重=部分/整体*100%。
比值:两数相比所得的值。
平均:将总量分成若干份,例如:人均消费。即总消费/总人数。
8、进出口总值、顺差、逆差、货物周转量
进出口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实际进出口商品的总金额,包括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之和。
差=出口-进口 正称顺 负称逆
顺差:出口>进口
逆差:进口>出口
货物周转量=货物运输量×运输距离,计算单位为吨公里(海运为吨海里,1海里=1.852公里),如2023年全年运输服务完成货物周转量240646亿吨公里、增长6.3%。
9、GDP(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总收入(GNI)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如:2023年,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比上年增长5.2%。GDP不是实实在在流通的财富,它只是用标准的货币平均值来表示财富的多少。但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完全转化成流通的财富,这个是不一定的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举例说明: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所创造的财富计入美国的GNP,但不计入美国的GDP,而是计入日本的GDP。
国民生产总值(GNP)这个指标已被更名为国民总收入(GNI)
10、银行利率、汇率、升值、贬值、汇率降低(升高)、基准点、通货膨胀
(1)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本金)的比率,,分为月利率、年利率,又分为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表示方法:
A、息分表示:利率的表示方式有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习惯上,我国年息、月息、日息都用"厘"作单位,年利率一般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通常称为年息几厘,例如,年息3厘,就是指本金100元,每年利息3元。月利率一般以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通常称为月息几厘,如月息3厘,即指本金1000元,每月利息3元。日利率习惯叫"拆息",一般以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通常称日息几厘,如日息3厘,即指本金10000元,每日利息3元。
利率的三种表示方式之间的关系为:
年利率=月利率x12=日利率x360
B、百分数表述
这个好理解,就是100元获得的利息数,大多这么表示。
(2)升值,也就是钱值钱了。比如100元,去年可以买100斤面,今年可以买120斤。反之,贬值。
(3)汇率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
汇率有两种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作为标准,将其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币,如1美元兑换多少人民币,可以说成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如果不说美元数量,是指1美元;
间接标价法则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外币,如1元人民币兑换多少美元,可以说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如果不说人民币数量,是指1元人民币;
一件价值100元人民币的商品,如果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0.1502(间接标价法),则这件商品在美国的价格就是15.02美元。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降到0.1429,也就是说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用更少的美元可买此商品,这件商品在美国的价格就是14.29美元。所以该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会变低。商品的价格降低,竞争力变高,便宜好卖。反之,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到0.1667,也就是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后这件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6.67美元,此商品的美元价格变贵,买的就少了。
一般来说,本币汇率降低,即本币对外的比值贬低,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若本币汇率升高,即本币对外的比值上升,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4)基准点,用万分之一或0.01%表示,1个基点等于0.01%。降息50个基准点,即利率降低了0.5个百分点(0.5%)。如果原先的年利率是5%,降息50个基点后,新的年利率就会变为5-0.5=4.5(%)。
(5)通货膨胀是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的经济现象,下降是通货紧缩。
11、股票价格指数、牛市熊市、飘红飘绿
(1)股票价格指数是报告期的股票平均价格的变化情况,有上证指数、道琼斯指数等。当股票价格指数上升时,表明股票的平均价格水平上涨;当股票价格指数下降时,表明股票的平均价格水平下降;是反映市场所在国(或地区)社会、政治、经济变化状况的晴雨表。
(2)牛市,牛气冲天上升,是预料股市行情看涨,前景乐观的专门术语,熊市是预料股市行情看跌,前景悲观的专门术语。
(3)在股市中,红色通常表示股票价格上涨,红彤彤的喜庆,而绿色表示股票价格下跌。
12、宽松的货币政策
顾名思义,就是对货币管理宽松,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如降息,让储户把钱拿出来市场流通,不再躺在银行里。货币量多了需要贷款的企业和个人就更容易贷到款,一般能使经济更快发展,是促进繁荣或者是抵抗衰退的措施。
对应就是紧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