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中
网站提示
中间内容确认框:
阅读低年级文章更易找出学习方法不足

逻辑判断推理真假题型快速解题思路方法

理解考点原理,否则刷再多题也无用。知道但一次记不住、记混,等于不知道!提前批、一本、二本、专科如此由来,学霸:理解+巧记。有的家长用自己曾用“多读多写多背”辅导孩子,实则有误孩子。砍柴工学习方法网www.kanchaigong.cn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逻辑判断推理真假题型常见错误思路:采用严谨的逻辑关系分析,这将浪费很多时间。如大多人方法:

1、假设法

假设A选项真,然后推断其余选项。如果A选项得不出结论,再假设B选项。

2、图表法

把题干列成图表,一一分析。

3、代入法

4、口诀法

考公考编题量很大,考试考察的并不是传统思维,而是你能否从中快速找出问题解决思路,即快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是考公考编的考察目的。

如1+2+3+4+5+6+7+8+9+10=?,考察的不是传统依次加法能力,而是快速解题能力。1+10=11,2+9=11,共5组,所以答案是55.

这类题一般都设有“机关”,有快速解答的技巧。

如下题,你先试试你的解题思路,再看快答技巧


1、甲乙丙丁4人只有1人是小偷,且只有1人说真话。问:谁是小偷?

甲:我不是小偷;

乙:丁是小偷;

丙:乙是小偷;

丁:我不是小偷。

【错误分析】

假设甲真,甲不是小偷,只能小偷在其余三人中而且这三人都假。丁假,丁实际就是小偷。那么乙就说了真话。所以该条假设不成立。甲说谎了,甲就是小偷。

这个分析看似很对。可是题型千变万化,如果题干中四人表述不是上面顺序,还会这么巧合得出结论吗?

如:甲乙丙丁4人只有1人是小偷,且只有1人说真话。问:谁是小偷?

丙:乙是小偷;

甲:我不是小偷;

乙:丁是小偷;

丁:我不是小偷。

2、依据逻辑判断,下列哪项断定为真(只有一人说真话)?

张三说:“李四说谎”。

李四说:“王五说谎”。

王五说:“张三、李四说谎”。

A.张三说谎,李四、王五说真话

B.李四说谎,张三、王五说真话

C.张三、李四说谎,王五说真话

D.张三、王五说谎,李四说真话

3、甲、乙、丙、丁4位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已知他们4人每人都至少获得1个奖项,4人获奖总数为10。关于具体获奖情况,4人还有如下说法:

甲:乙和丙的获奖总数为5;

乙:丙和丁的获奖总数为5;

丙:丁和甲的获奖总数为5;

丁:甲和乙的获奖总数为4。

后来得知,获得2个奖项的人说了假话,而其他人均说了真话。

根据以上信息,甲、乙、丙、丁4人具体的获奖数分别应是:

A.2、3、2、3

B.2、4、1、3

C.2、2、2、4

D.2、2、3、3


快速解题技巧: ...

【启发】

孩子也苦学、刷题、家教报班,成绩总不理想。人家孩子天生聪明,自己孩子天生“笨、遗传基因”,无奈!

三种根本方法:学、习、思。学而时习之:学新,复习旧,大多孩子能够做到

学而不思则罔!考试考察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教材知识点一看就懂,过几天就忘、记混。思考“怎么更快一次记牢知识点”,有的孩子做不到,不思就是差距所在,即“不开窍”。磨刀不误砍柴工。

通过几道题让孩子“恍然醒悟、开窍入门”、自己开始“想事”,不再“死记硬背、等喂”。师傅领进门,至少要领进门!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其中可能有文字语法错误(以教材为准),请只注重文中学习方法。

课程联系客服快捷访问砍柴工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