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科考也是笔试和面试。尤其高分的笔试,皇上都要亲自查阅,然后通过殿试(面试)发现能够治国理政有思路的人才。
先看这个《雍正王朝》的故事情节:
康熙是雍正的父亲,雍正是乾隆的父亲。乾隆儿时六七岁时,康熙是皇上,雍正还是四阿哥。
邬先生(乾隆老师)在给弘历(即乾隆皇帝)授课的时候讲到一个故事:
曹操带着儿子曹丕去狩猎,看到以一头母鹿,曹丕说“时当春天,万物繁衍,母鹿刚生了小鹿,如果杀了它,小鹿也必死无疑”。因此曹丕并没有射杀母鹿,曹操大喜,赞扬了他。
老师这是教孩子的仁义之心。
而在秋季打猎时,有人认为不杀生才是仁慈。这时弘历站出来,表示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还有就是满人本来就是以打猎为生,不应该在该打猎的时候抓活的。还顺便拍马屁,说出了康熙一生打猎的数目,还给康熙封了“第一巴图鲁”的称号,惹的康熙非常高兴。“皇爷爷是我大清的第一巴图鲁!”
自此,康熙对弘历大卫赞赏。
分析原因:
乾隆并没有生搬曹操的故事,而是:
1、引用
引用康熙的战绩,康熙肯定大悦。事实上,那些皇子们读书作文也常常“皇爷爷曰”。马屁拍的声响。
2、事实
满人本来就是以打猎为生,不应该在该打猎的时候抓活的。
做好这两方面申论面试肯定高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