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辅导孩子就是天天盯着做作业,直到检查无误。盯得紧了,考试成绩还可以。稍一松懈,成绩就下滑。中小学,最忌讳的死记硬背。很多家长自己以前是这么学的,不该把这种方法教给孩子。很多孩子,进入初高中也不是不想学好,只是自己无论怎么努力,成绩就是提高不上来,从而失去信心、不再学习。
孩子这种等靠老师家长、不能独立自主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在班级特别优秀。如果不改变,进入初中或高中,即使努力想学好也大多中游,甚至大学毕业的考公考编考试也会屡屡受挫。
其实这就涉及是否愿意学和怎么学。
1、是否愿意学
就是感到学习的乐趣,比如成绩进步一点点或解决某个难题,感到特别的有成绩感、自豪。
家长不妨把孩子的日常和学习搭钩。比如想要什么东西或出去玩,必须用学习的表现来获得。比如自己独立作业有所进步、字迹工整了很多、错题率下降、自己做会某个思考题等等。如此引导孩子慢慢地独立思考学习,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乐趣。不要百依百顺、有要就给,让孩子从小懂得:任何的获得都要有辛勤的付出换取。
2、怎么学
小学课程少简单,这时孩子如果能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思考题(带“*”题),会极大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这些题,家长孩子不应略过。很多家长即使自己也不会,也要慢慢思考,看看老师、材料的分析方法。
中小学,最忌讳的死记硬背。很多家长自己以前是这么学的,不该把这种方法教给孩子。现在注重学习的综合理解能力,看看每次考试试卷就知道。
很多孩子,进入初高中也不是不想学好,只是自己无论怎么努力,成绩就是提高不上来,从而失去信心、不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