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一年级,家长应教给孩子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给孩子学习方法并不是主要,主要的是引导孩子注意学习方法和技巧,不要死记硬背,尤其是以后上了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能够自己有意识地去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尤其是自己发明创造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小树老是扶着不扎根也长不大。不论是从小学开始,还是初中、高中开始,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并尝到甜头,孩子都会有意识地自主使用学习方法和技巧,哪怕是一种,都能使学习成绩提高。
你上学时曾经怎样学习?学习成绩怎样?
你又如何教育孩子怎样学习?学习成绩怎样?
好多人提到学习,就是多读、多写、多练、多背。多了勤了,语文英文生字词能记住、数理化主科见过的题型多了考试能赌上会做、史地生政背过就能高分。常用的口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能补拙、孰能生巧。
现在的考卷,更加注重孩子的灵活理解能力,也就是素质教育。这也是国家的培养方向,培养选拔能灵活处理解决问题的人才(如高精尖设备的研发)。
除了极个别不学习(也是学习成绩不能提高失去兴趣信心)孩子,绝大部分孩子在学习上还是很努力的。
好多的孩子是这样:不是不知道学习的重要,不是不想学习好,不是不想一次考公考编上岸成功,可无论如何地努力(起得早睡得晚、整体抱着书本读),学习成绩就是提高不上来。
一、改变机械的学习方法
孩子出生,他(她)也能识别周边这是妈妈,那是爸爸、爷爷、奶奶。即使双胞胎再相似,父母也能识别出。爸爸、爷爷、奶奶、双胞胎总有不同的特征。
小孩出生,大脑白纸一片,识别这些特征依赖的还是一个“多”字,天天看大脑就能区别这些特征。多,是人识别外界事物的基本方法、最初方法。
识别双胞胎,第一种方法:有的父母也是一个“多”字、长时间观察,这个是老大,那个是老二,自己也说不出到底有什么差别。第二种方法:有的父母记住区别双胞胎的明显特征,老大鼻梁高点。两种方法,第二种方法识别更快、效率更高,也能让别人更好识别。
孩子学习,从小学开始到高中,要接触那么多生字词、概念,如果单纯依赖一个“多”字,效率肯定不高。
二、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效率的基本方法
1、善于学习方法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孩子学习方法,比如数字认识、字母认识,不要死记硬背。而且在初中、高中就更应注意学习方法。
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这也是那些985、211学霸的成功所在。
2、理解
黄粱(梁)美梦、叶公好(读三声还是四声)龙、磨刀不误砍柴工(功)。
字词读音、错别字从小一到高考都有,如果不明白理解这些字词的出处意思,肯定会出错。好多孩子就是一看想当然的认为会了,真的考试起来就糊涂。
比如文言文古诗词的阅读,注重意译而不是逐字逐词直译,碰到单字词题目就不会。对于数物理化史地生政那么多概念,如果不能逐字理解同样也不能掌握完整。如小学就开始出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形容词动词、排比对偶等概念。
奇数偶数中,0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不细细看概念,只简单记住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肯定不行。教材描述,0也是偶数。
地理中的白天黑夜、一年四季的形成、为什么冬天冷夏天热,就需要动手模拟,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
3、巧记
完整看概念,知道0是偶数,可是那么多知识,时间长了肯定就忘了0到底是什么数。如果联想巧记,0象张开的嘴,平时表示知道会说“ou,知道了”,就能概念记忆得牢。
历史中工具从石器、铜器到铁器顺序。如果只知道这么个顺序还不行,时间长了肯定会忘。如果这样理解就会记忆更深:古人从自然界捡到石块,开始是简单打制用作工具,后来发现磨磨能够做更细致的工具,如能够切跟肉的更锋利的石刀。铜的沸点比铁低,古人提高冶炼温度也是从100度一点点提高上去的,也就更能先从自然界提炼铜,然后再进一步地提高加热温度才提炼铁。
那些需要背诵的内容(如语文、政治)利用关键词串联法,形成自己好理解的一段话,照样好记忆。
那些容易混淆的内容,如氧化还原概念、历史改革措施、历史中的几个古人(北京人等),自己归纳在一个表格记住相同和不同,记忆也快。
那些一看就明白合上书本就忘的内容就需要巧记。
4、答题模式
最简单的答题模式,比如“解、答”步骤要完整,这个好多孩子能接受,老师也反复强调。但是对于语文阅读理解的题型好多孩子就缺少了步骤。
如:中心思想,就要作者要告诉你什么,就要包括“主要内容+心情+感情”或“主要内容+表现表达什么+说明揭示什么”三个方面,缺少或不准确就要扣分。
《小小的船》的中心思想:作者通过描写幽美的夜空景色,把月亮比作小船,自己坐在月亮上欣赏广阔的夜空,表现了作者无比愉悦高兴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感情。
一些古诗也大体这种方式,如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语文阅读理解题型也就大约十几种,只要掌握了基本答题模式,就能得高分。
5、注重严谨的逻辑关系
小学一年级就出现思考题、高年级鸡兔同笼,这类题就是锻炼孩子的严谨的逻辑关系。兔同笼更应该帮助孩子掌握假设思维,假设都是鸡或者兔子会有多少腿等等,可有的家长教给孩子所谓的口诀。看似答案对了,分得了,实际这种思维能力没有养成,这对初高中的学习很影响。
严谨的逻辑关系,说白了就是问题形成的所有可能因素一一分析,才能解决问题。如你家的花死了,就要考虑水、肥、盆、光、空气、温度、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如为什么非洲干旱,就要从所处气压带、风带、海拔高度高、地形平缓、海岸线、内河、寒流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改变非洲干旱有的因素不能克服(如所处气压带、风带、地形、寒流),但是减少内河入海、减少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等,也是改造自然的方法。可进一步联想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南水北调、禁渔禁牧等措施。
如:下题中口代表一个数字,问口是多少?
口x口+口=600
三种逻辑思路对比见小学五年级数学。
严谨的逻辑,在数理化学习中表现更为明显。
6、借用工具
比如地理借助地图、化学模拟动手。学了地理不知道某个城市的位置、非洲东西都是海洋为什么干旱沙漠,这都是不该的。
7、注重耐心的独立思考思维习惯。
好多孩子贪玩,碰到不会的题就去问同学老师或者直接放弃。
孩子进入一年级,家长应教给孩子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给孩子学习方法并不是主要,主要的是引导孩子注意学习方法和技巧,不要死记硬背,尤其是以后上了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能够自己有意识地去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尤其是自己发明创造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小树老是扶着不扎根也长不大。不论是从小学开始,还是初中、高中开始,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并尝到甜头,孩子都会有意识地自主使用学习方法和技巧,哪怕是一种,都能使学习成绩提高。
如以下最基本的题型:
(1)树上有3只鸟,又飞来2只,树上共有几只鸟?
(2)树上有一群鸟,又飞来2只,树上现共有5只鸟,树上原来有几只鸟?
(3)甲数是5,甲数比乙数大2,问乙数是多少?
(4)甲数是5,乙数比甲数大2,问乙数是多少?
(5)甲数是5,乙数比甲数小2,问乙数是多少?
(6)甲数是5,甲数比乙数小2,问乙数是多少?
(1)好理解、直接,孩子们生活中大多有这样操作或猜数,手中有几个石子,又拿来几个石子,问手里共有几个石子,3+2=5就行。
(2)开始绕弯、逆向思维。孩子们平时很少这样逆向猜数游戏。有的孩子开始蒙,5+2。有的家长就用所谓口诀“求问中有共用加、求原来就用大数减小数”。这样也能做对得分,但是孩子不明白什么意思,养不成思考习惯。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解决复杂的问题(如医学),如果不能有思考习惯,也不会保持以后的学习成绩。
此时家长就该引导孩子认识这类题意思,以后不论题型怎么变,都能轻松作答。如加减实质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加,两个部分形成一个整体。桌上有两堆苹果,一堆有3只,另一堆有2只,问桌上有几只苹果。每堆苹果就是部分,现在问的是整体,就是3+2。桌上有5只苹果,分成两堆,一堆有3只,另一堆有几只。知道整体有5只,现在问的是部分,就是5-3。实际教材中也是这么认识数的概念,只是没有明确整体和部分。
(3)-(6)题,有的家长也总结了口诀“知道甲,甲比乙大多少,求乙用加法”。且不论孩子会不会记住口诀,这类题会变换多种问法,单纯靠口诀显然不能培养孩子思考习惯。这类题关键就是引导孩子认识“大小、多少、高矮”这个对比概念。
(3)-(6)题,桌上有两堆苹果,左边的知道是5,问右边的多少。这时就要先弄懂左右边谁多,也就是知道左边,右边相对左边是多还是少,才能确定用加减法。
(3)乙数小,5-2。
(4)乙数大,5+2
(5)乙数小
(6)乙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