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无论好坏都成过去。即使考的再差,孩子也只是没学好(家长也有责任早干嘛去了),又没有什么过错。所以,高考完、出分数、上大学跟孩子吃饭,相对分数,孩子健康、家庭和谐更重要。
填报高考志愿的原则
1、专业选择
孩子社会经验少,选择专业更多的是从个人兴趣、个人感觉、学校位置等因素选择,家长应帮助孩子从就业前景、个人工作胜任程度、考公考编等就业角度帮孩子选专业。同样的分数,本省可能只上一般学校,如果选择偏远的可能会是985、211。
2、冲保稳原则
根据往年心仪专业(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名次,结合今年孩子的分数线名次,冲刺、稳妥、保底,确保有大学可上。选志愿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犹如开盲盒,如某专业(学校)去年报的人多,今年可能就报的少,形成冷门。冲,可以1/3志愿总数,名次相近就可。稳,也1/3,名次需中间。保,名次要绝对靠前。
3、了解报考学校
不要为学校名字所迷惑,可以上学校官网、教育部查询学校的位置、层次。或者借助地图街景了解学校周边。
4、锻炼开眼界
如果分数一般,可以选择经济活跃地区,感受商业气氛。选择海边城市,开拓视野。
5、关于复课
家长理解孩子:十年寒窗终于熬过来了、同学们都轻松了,谁也不愿意再重新炼狱高三。从将来就业跟孩子多次沟通,如果孩子选择不复课,家长也没有过分强求,高高兴兴送孩子上大学。将来有很多的变数,家长的意见看似有道理也未必如愿。考公考编成功的也有层次低的学生,一些高层次学生也面临就业的无奈。
6、上大学的规划
如果考虑以后的考公考编,从进入大学那刻起,就让孩子开始熟悉题型(学校学习气氛浓这是毕业后没有的学习环境),这样毕业就能轻松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