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中
网站提示
中间内容确认框:
阅读低年级文章更易找出学习方法不足

历史怎么学:采用对比、编小故事学习记忆历史

理解考点原理,否则刷再多题也无用。知道但一次记不住、记混,等于不知道!提前批、一本、二本、专科如此由来,学霸:理解+巧记。有的家长用自己曾用“多读多写多背”辅导孩子,实则有误孩子。砍柴工学习方法网www.kanchaigong.cn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进入初高中,知识点多。看教材感觉什么都知道,做题就无从茫然。

【学习方法】

1、教材中的任何内容(包含图片、表格、注解等)都是知识点,都能成为考点。史地生政,有的孩子习惯脱离教材、看总结材料,这是不好的习惯。学习、复习、总复习不脱离教材,会无意中加深某个知识点印象,如某个图片。

2、对比法

在历史中,采用对比的方法,可以方便记忆,如每个朝代创建者对比、断送者对比、改革措施对比、文化比对、工具对比等等,这样一个课本就越读越薄,学习起来更快捷。

3、编故事法

把历史编小故事,就是快速记忆。孩子从幼儿园到初中、高中,很多同学都忘记了名字,相反给他印象特别深的人多少年都难忘记,就是孩子跟这个同学有故事(共同玩过、打过架、被老师打过等等)。世界那么多地方,大人们也是容易记住去过的地方,是因为那里有故事(怎么做火车、发生什么事)等等。

编小故事,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完整情节的故事。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学科中需要记忆的地方。一看知道,过段时间就忘。比如奇数偶数中0到底是奇数还是偶数,看书知道,过段时间就忘。那么可以采用偶数,藕数,藕有很多眼,所以0是偶数。总之,就是把纯记忆的东西形象地编成小故事,可以帮助孩子快速记忆。

4、带着问题学

带着问题去学,也就是说看到某段文字、某个图画、表格就想到这个知识点会考、会怎样的考。

5、逐字逐段看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巧记。切勿死记硬背。

【思路过程】

人教版第一单元分别讲了早期人类、农耕生活、远古传说。

如果仅仅听老师讲完或者自己看完,合上书你记住了什么?怕是什么也没有记住。

学习历史要当做小故事,记住时间、地点、人物(及和人物关联的特点、事件),而且那么多的内容,要想办法快速的记住、记牢,提高记忆效率,不能过段时间就忘了。

带着问题去学,也就是说看到某段文字、某个图画、表格就想到这个知识点会考、会怎样的考。也可以提前或课后看看辅导书中出现的题型,但是注意考试题型千变万化,学习始终不要脱离教材。教材中的每个文字都能成为考试内容。


下面以人教版第一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为例:

先大体看看课文,是分导语、我国境内的古人类、北京人、山顶洞人四个部分

一、导语:

导语中提出了问题,这些问题要在学完本课后能够回答

考古学者根据发掘的古人类化石研究,发现人是由古猿逐渐进化来的。

这句话是这段重点,古人类化石、古猿,会出现类似的填空题、选择题:

考古学者根据发掘的()研究,发现人是由()逐渐进化来的。

分析:古猿要经过很长时间(上千年、万年)的才会进化,今天也有猿猴(两岸猿声啼不住)但不会短时间进化成人。

所以,要把这句话重点画上横线,古人类化石、古猿要特别圈起来。

二、我国境内的古人类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古人类遗址遍布全国各地。这句没有知识点,要是去掉去掉之一,就是知识点。

旧石器时代指什么?打制石器,用打的方法制作石器,就是把石头、石块通过磕碰做成石器。要理解打制是什么意思。

这些古人类遗址遍布全国各地,这句重点是说我国发现的古人类遗址有很多,不只是后面的三种人。

3、提到了三个人: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

这里就要自然而然的想到,会考到这三个人是哪里人、多大、有什么特征(啥样)、干什么的(做过什么),如果你班来新同学你会关心这些。

(1)哪里人

结合地图,既要根据课本提供的地图,也要根据现在的地图,知道这三个人在哪里?课本地图有黄河、长江,这是坐标参考。

元谋人(云南元谋)、蓝田人(陕西蓝田)、郧(yun)县人(湖北郧阳)。

巧记:根据地图

云南元谋:云南在最西南角、长江南。

陕西蓝田:黄河南、陕西黄土高坡、窑洞。

湖北郧阳:长江北,湖北,肯定什么湖的北边。

(2)时间顺序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陕西蓝田人 距今约160万年;湖北郧县人距今约100万年。

具体时间没必要记住,只需记住三人顺序即可。课本是按照时间顺序讲的,为什么说学习不能脱离课本?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课本很熟了,即使哪天忘了顺序,想想课本顺序,也能得出答案。

为什么记时间顺序?这会出现更多考题,如选择题中最早的古人类或者按照时间顺序排序。

巧记顺序:

云南元谋人,元是第一的意思,记住第一个西南边的云南元谋人(以后提到元谋人就说完整,云南元谋人,考试也可能考地点);


陕西蓝田人、湖北郧(yun)县人记忆:原(元)来懒(蓝)人运(郧)气差

4、说明了什么。这是历史常考的题型

粗糙的石器,说明什么?说明这些古人类会制作和使用工具。

工具是历史一个重要的内容,是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铜、铁等。

说明,要体现人类进化过程的意义、作用、本质,如果答成“说明这些古人类会制作和使用石器”,这不是相当于没有回答吗?

如这道题:

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是:

A云南元谋人

B陕西蓝田人

C湖北郧县人

D北京人

如果你选的不是A说明了什么?你回答说明我不会还是说明我对古人类的时间顺序这个知识点没掌握,哪个更准确。

5、化石

云南元谋人是2颗门牙化石和粗糙的石器

蓝田人是1个完整头骨化石

湖北郧县人是3个头骨化石

巧记:

时间越近,发现的越大、越多。

6、相关史事

古猿-能人(300万年)-直立人-早期智人(20万年)-晚期智人(现代人、5万年)

根据自己理解巧记顺序:

古猿直立行走、制作工具,真能。现在人直立行走。

上面3个人属于什么人。地图里有答案。网络材料和不同版本有不同的说法,以现行所学教材为准,并想法理解:如课文没有提到哪个是能人


三、元谋人、北京人(70-20万年)、山顶洞人(3万年)

(1)顺序

北京人爬上山顶,编这么一句话,记住北京人、山顶洞人的顺序,也记住他们在同一座山。

(3)模样

云南元谋人没有模样,北京人特征像猿猴,山顶洞人年龄最短跟现在人相似。可能出现考点:给出课本中的头像让你判断哪个是北京人。

(4)他们能干啥


云南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石器

粗糙

打制

打制(能磨光、钻孔)


知道用火

知道用火

火种保存


取火



生活方式


群居

集体

怎么记忆这些特征?

<1>元谋人最笨,会制作工具,但工具中:石器粗糙,有点类似现在普通的猴子。

进化过程:直立人(北京人)、早期智人(山顶洞人)、晚期智人(现代人)

<2>北京人相对聪明,

石器能做成各种形状,用石块、陆上动物兽骨鹿角制作工具;石锤可以远距离砸死野兽、带刃的石块可以切分野兽、带尖的石块可以刺死野兽。

课本中提到灰烬、烧石、烧骨。灰烬知道北京人使用火;烧石知道能保存火种,怎么保存火你可以任意想象。如把火用石头(课本中提到烧石)周围上面围起来,减少燃烧速度,用的时候再拨开。烧骨知道能烤动物吃。火的作用,取暖、照明、驱赶野兽、烧烤食物。

群体生活,共同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类似现在的老虎狮子。

<3>山顶洞人有现代人的特征:

石器打制,但会磨制和打孔。带孔骨针做衣服,磨制装饰品更好看。埋葬死者

会人工取火,不再保留火种。你随意想象人工取火方法,如钻木取火、石块撞击等。

采集植物种子、猎取野兽、捉鱼为食物;

到别处和其他人交换东西。

过着集体生活,有了分工,总不能所有人一起去交换东西吧。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来记住这三个人:

有三群猴子:

<1>元谋人:这群猴子早晨起来一起出去,吃野果、用粗糙的石块砸碎野果外壳、砸死野兽,看到野火就把野兽烤熟吃,没有火就生吃,吃饱喝足回窝里(山洞)睡觉。

<2>北京人:这群猴子一起出去,采集野果;碰到野兽,用石锤砸死、刺死。然后把野果、野兽带回来窝。把火拨旺,用带刃的石块切开野兽烤着吃、用石块砸碎野果外壳吃,大家一起暖暖火火的吃。

<3>山顶洞人:这群猴子有了分工,跟人一样。早上起来,有去采野果的、有去捉鱼的、有去逮野兽的、有去交换东西的,还有的在家做衣服、做首饰、做饭的。等到晚上,大家平均分配一天的劳动,吃饱喝饱。


四、其他及课后活动

不再一一叙述,学习本课必须达到:

1、时间排序

2、属于能人还是直立人、智人

3、大体位置

4、教材提到图片属于谁的

5、哪些化石说明哪些


五、学习方法总结 ...

【启发】

孩子也苦学、刷题、家教报班,成绩总不理想。人家孩子天生聪明,自己孩子天生“笨、遗传基因”,无奈!

三种根本方法:学、习、思。学而时习之:学新,复习旧,大多孩子能够做到

学而不思则罔!考试考察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教材知识点一看就懂,过几天就忘、记混。思考“怎么更快一次记牢知识点”,有的孩子做不到,不思就是差距所在,即“不开窍”。磨刀不误砍柴工。

通过几道题让孩子“恍然醒悟、开窍入门”、自己开始“想事”,不再“死记硬背、等喂”。师傅领进门,至少要领进门!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其中可能有文字语法错误(以教材为准),请只注重文中学习方法。

课程联系客服快捷访问砍柴工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