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教版初中历史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为例,怎么联系现在想象。对于教材中提到的内容要努力明白什么意思。
【学习方法】
古人离我们久远,但是我们可以“穿越”回到当时,通过当时人们的自然环境、工具、生存能力等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同时,随着人们工具等生存能力的发展,人们衣食住行得到丰富,文化精神层面得到发展。
联想想象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当然,不同地方由于自然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一样。
【思路过程】
一、开始导语
1、定居
联系前面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组织方式(以下理解只要方便自己记忆就行),进一步地巩固所学知识:
理解组织方式要考虑居所固定程度、还要看个体协作程度。
元谋人,居无定所,这群猴子就是单只、几只早上出去,吃饱喝足,随便找个树洞、山洞睡觉或者隔段时间就挪窝。个体之间协作少或者没有,像现在的老虎,单独行动。
北京人,群体生活,一起采集野果、一起打猎。类似现在的狮子,出现了领头的。居所不固定。
山顶洞人,集体生活,有了分工,类似现在的学校班级,居所不固定。
定居,是指长期甚至居住在一起。牧民隔段时间就搬家,不能算定居。
出现题型:
生产工具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由打制石器向磨制石器的变化,也意味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大转变,下列关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发展顺序正确的是( )
A.定居生活-群体生活-集体生活
B.群体生活-定居生活-集体生活
C.集体生活-定居生活-群体生活
D.群体生活-集体生活-定居生活
2、居住、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宗教信仰、文化艺术贯穿在今后历史学习的内容中
农业,种植水稻、小麦;畜牧业,养猪鸡;手工业,制作陶器、磨制石器,以前没有电,
制作东西完全靠人工;宗教信仰,我国有佛教、道教等;文化艺术,诗歌、舞蹈等。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要有地图观念,现在也是南方的长江中下游人们吃水稻。粟,小米。黍,黄米,发粘,现在也有做粘糕。超市都有。现在小米、黄米在北方种植也很多多。打日本的抗战时期,毛主席在延安小米加步枪,打跑了日本鬼子。
2、原始农业兴起发展的标志:包括住所、农业、畜牧业、手工业这几方面,这些是最基本的内容,保障人民能够生存。
三、两个人
浙江余姚河姆渡人、陕西西安半坡人
1、有地理概念更容易理解教材内容
浙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陕西在黄河流域中游、黄土高原,这样的地理环境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河姆渡人房子干栏式,这是因为南方多雨、潮湿,所以人们居住在离开地面的地方。现在南方也是这个气候特点,水少怎么种水稻。
半坡人房子是半地下穴式,这是因为北方冬天寒冷、夏季炎热,这样的房子可以冬暖夏凉,陕西北边延安还有人住在窑洞里。
2、半坡人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北京人也讲到了温暖湿润,这是因为那时人口少,森林树木覆盖率大,现在由于人工砍伐、农业种植,森林覆盖率很多。有树才能不热、保持水土。现在也是,要是进入树林就感觉凉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