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考公考编多次失败原因就是不能短时间掌握考试内容:
1、考试内容很多,好多是学校没学过的或者学过忘了。不管你是专科、本科、研究生还是985、211、双一流的知名院校还是普通院校,大家都是一个起点,谁在短时间内掌握的快就能顺利过关。
2、考试内容是选择题,内容也多,如果你以前是靠死记硬背、点灯熬油、下功夫考上的大学,那就说明你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必须要调整,否则考公考编很难通过。
考试内容都是一看就知道,就是记不住、记混乱,所以要巧记、善于记忆,所以你有必要回忆一下自己初高中的学习方法,学习新的学习记忆方法。
在初中、高中,有人无论怎么用功就是成绩上不去,而同等老师、同等时间下,有的人就成绩跟高。那是因为他们会学,掌握学习窍门,学地理脑中有地图、学政治大脑有故事,不是依赖死记硬背。
3、写作方向不对
考公考编写作大多是时事分析方面的,考察的是你实际的问题处理能力。这就需要你有政治意识,在政府报告、领导人讲话、人民网(人民日报)社论、评论等里看看是如何解决这实际问题的,这些都是标准答案。同时从这些材料中你也会发现时事热点。
切忌,不要用你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这是和中考、高考最基本的区别。当然,这也考察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4、面试方向不对
面试包括措施(让你做某事该怎么做)和矛盾处理(群众矛盾、领导矛盾的认识和处理),跟写作一样,必须要三观要正确、满满的正能量,不要掺杂个人的偏激偏颇。
大学生毕业后(甚至毕业前)就要规划自己的下一步,如果想确定考公考编,首先要做的是:
1、了解有哪些机会实现自己梦想?
2、该怎么准备考试,包括考试内容是什么、哪些题型
3、学习计划的确定,如心理上能有多久时间(1年或2年)、长久的复习学习安排计划
4、关键的是,好多内容都是以前都没学过的,如果你以前是靠死记硬背下功夫考上的大学,而且大学也不是属于高层级的,那就说明你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必须要调整。
一、机会及学习计划、态度
1、机会
包括国家公务员(事业编)、各省公务员事业编、教师单招、所在地事业编单招、国家及各省三支一扶、社区工作者。
除了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事业编、三支一扶每年规定时间发布公告外,其余是不固定时间发布。
一般从每年的12月份左右国家公务员拉开下年度考公考编开始,到本年度8月份左右结束。
2、学习计划
由于学习内容很多,而且都是以前都没有学过的,因此大学生毕业后就该开始准备复习学习,等公告发布1个来月的时间肯定不够。
3、学习态度
考公考编竞争厉害,一个岗位可能几十、几百人报考。
对于同是专科起报的岗位,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都可以报考。
所以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也要比中考、高考更加努力地准备。
二、考试内容及题型,建议看近期的考试试卷仔细体会
公务员和事业编考试题型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题型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包括选择题(单选、多选)和写作,笔试内容包括公共的和专业,公务员的公共部分叫行政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事业编的公共部分叫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职测。
考公考编并没有指定的辅导教材,所以题目
(一)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分为《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两张试卷,都是100分。可以参加国家公务员局网站公布的考试大纲。
1、《行政能力测验》
备考前务必了解你要报考岗位的往年题型,有的省市也不是按照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题型来的。
《行政能力测验》共五部分,分为常识判断20题、言语理解与表达40题、数量关系15题、推理判断(图形推理10、定义判断10、类比推理10、逻辑判断10)、资料分析20五大部分。120分钟,130题左右,满分100。
(1)常识判断考查20道题,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可以概括啊归纳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时事热点。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社会科学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时事热点也就是对考试当年的整体国情、社情有一定的了解,尤其要关注重大的热点事件,如国家重要会议的召开、新出台的政策或法规、重大事件的发生等。其中省级(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有5道题不相同。
(2)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查40道题,主要题型有逻辑填空、片段阅读、语句排序,其中考查的重点是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语句排序题量较少,一般在2~3道左右。逻辑填空侧重于对词语的理解,有一词填空、两词填空和三词填空;片段阅读情况较为复杂,重视对文段材料的整体把握,重点考查类型有中心主旨概括类、意图推断类、细节理解类、下文推断类、语句衔接类等。省级(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在此部分试题完全相同。
(3)数量关系部分,省级(副省级)试卷考查15道试题,地市级为10道,除了省级(副省级)多出的5道,其余10道两类试卷均相同。数量关系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但数字推理近几年都未考查,大家可重点复习数学运算部分,包括基础运算问题、计数问题、行程问题、几何问题、时间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等。
(4)推理判断考查40道题,主要题型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每类题型各10题。其中涉及对图形、词语概念的辨别、归类,对段落文字的理解以及对所呈现处的关系的比较、推理等。省级(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在此部分试题完全相同。
(5)资料分析考查4篇资料分析,共20道试题。资料分析会考查文字型、表格型、图形型和综合型四类,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省级(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在此部分一般会有1篇资料不相同,也就是有5道试题有所差异。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
(1)、题量多,时间短,都平均不上1分钟1题,还要涂答题卡。所以不论什么题型,要先看问什么,如“下列错误的是”,再迅速瞄一眼下面选项,再看前面论述。有时,前面的论述对做题并没有实际意义。
(2)从题型上看,常识判断主要考察你以前学过的知识积累和时事政治。常识判断建议把精力放到近一年的时政上。常识判断尤其是申论、面试肯定要涉及国家(含所报省市)的大政方针、重大事情,所以你至少要看:最新版宪法、最新政府报告、领导人主要讲话、国家公务员法。常识判断选项中在这些报告讲话中没有出现的说法肯定是错误的。
(3)从题型上看,除了图形推理可能以前没遇到过,其余的题型都熟悉。当然考题方法和以前上学有所差别,即使你从来没有参加过考公,也能至少考个30-40分(包括蒙),所以精力要放到解题思路熟悉上,熟悉各种题的解题方法。可以借鉴有答案解析的往届试题分析、真题习题锻炼、网络查询各种题型答题技巧。
(4)专业的要看专业法律,比如行政政法至少要看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
(5)在时间安排上,可以用2-3天通过往届有解析的试题熟悉题型,以后至少每天拿出3/4的时间用于锻炼答题方法、速度,另1/4可以看报告、讲话、浏览新闻(尤其是人民网的评论、最近一年的新闻),报考省市的看所在省权威机关报新闻,如山东的大众日报的大众网。
2、《申论》
省级(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的申论试卷均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二者所给的资料一般会有所差异,题目也不完全相同。
申论考试一般会给出4~6篇左右的资料,通过设定问题,要求作答者在阅读完资料后,能站在“政府工作人员”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注重考查考生的文字阅读和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省级(副省级)申论侧重于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地市级申论则偏重于测查贯彻执行能力。
题型包括观点分析总结、公文(新闻)写作、活动筹划等,这些你可以参考别人解题思路,但是条理必须分明、观点必须正确。观点可以参照上面说的报告讲话,最好不要自己自由发挥。
(二)、事业编
事业编就是一张试卷,包括选择题和写作。
一般事业编考试,有的省市事业编题型参照公务员题型,有的省市则是《公共基础知识》(60-70分)和写作(30-40分)。所以:
1、在时间安排上,可以用2-3天通过往届有解析的试题熟悉题型。
2、写作观点要正确、条理分明,观点最好不要自由发挥。保证写作和基础知识的时政得分。至少每天拿出1/4的时间看报告、讲话、浏览新闻(尤其是人民网的评论、最近一年的新闻),报考省市的看所在省权威机关报新闻,如山东的大众日报的大众网。写作要注意开头、结尾引经据典(如材料中的讲话、古诗文)等。可以参见别人的写作技巧,尤其是人民网评论、社会。
3、基础知识中选项中在报告讲话中没有出现的说法肯定是错误的。
4、尽快熟悉基础知识,要注意新版本。如最新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里面有很多新的观点。
5、宪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是必读的。
6、基础知识考的繁杂,是对你过去所学知识的全面总结。不论怎么复习,也不可能复习到。如果你对知识都忘个差不多了,不防从网上购买初高中大学时的教材,这样更系统,迅速浏览。有人使用辅导机构的资料,也行,但是不要依赖,毕竟那些资料只是重点的总结,你看到、知道了,未必理解记住。当然还要改变以前死记硬背的方法,因为题型都很灵活注重理解。地理历史必须结合地图,否则肯定学不好。
整个课本复习前,必须先有个基本的大框认识,整本书最好分成2部分,然后在各章依次分。记住大框,再依次记里面内容,防止记混。
7、开始1/3时间以基本学习为准,中间1/3是通过刷题巩固知识,后期1/3通过刷题提高自己答题速度。
8、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的考察范围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常识、管理、公文、省情。
(1)政治 占比最高,最重要。
主要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时事政治。其中,马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时事政治是复习重点。
一定选择最新版本。最新版本语言更容易理解,也有很多新观点,这也是考试的考点;
<1>马哲,生涩难理解,考察范围固定,但难点在于生涩难理解,复习起来有一种被考研政治支配的恐惧,所以一定要在通俗易懂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马哲的理论体系和思想脉络。 这部分内容的考试题目很少会直接考察知识点,如果单纯靠死记硬背,是很难拿分的。
解决的方法,一是自己尽量通俗的语言去理解概念,多条内容可以用联想法关键字法组成一句话等窍门记忆;二是多做题,通过做题去理解,做一道题,争取弄懂一个知识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察范围固定,可以各种理论对比帮助记忆。
<3>时政,时政复习难度较大,很多考生时政题都是靠蒙。主要原因在于知识点不固定,复习起来无处下手。但如果加以总结,也能发现规律,归纳起来考较多的点有:近一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方面的重大工程和项目、重要科技成果、重大活动、重大国际事件、讲话报告等。平时学习累了可以上人民网看看,自己上网看一下近一年来的大事记。
(2)法律 重点和难点,占比较高。
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同学来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主要在于法律包含的知识点太多,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全面复习到,所以复习的时候要重点关注高频考点,尤其是法理学、宪法、刑法、民法和行政法是考察频率较高的5大板块。
(3)经济 该模块的考察范围非常明确。
就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难点在于对于没有学过经济学的考生而言,会接触到很多新概念,新名词,刚开始学起来可能比较吃力。
好处是,只考察基本的概念、原理,考得比较浅。踏踏实实跟着辅导教材和课程走就可以。
(4)管理
主要考察管理学基本原理,行政管理和事业单位管理相关制度。
前两者和经济学一样,对于没有学过的同学而言,刚开始有一定难度,但是考察的点很基础,需要大家花时间去记忆,比如一些著名的管理学家及对应的管理学理论等。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是考察的重点,需要仔细研读。
(5)人文常识
该模块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常识」,跟行测考试中的「常识」一样,包括文史、地理、科技、生活等等。
这部分内容中有一小块知识点,是关于你所报考省份基本省情的考察,如本省的面积、人口、民族、文化遗产等等。
这些内容在网上都能查到,多看多背即可。
(6)公文
该模块主要考察公文的文种、格式、行文规则等,由于公文的文种是固定的,这部分内容的考察点也是固定的,跟着教材逐个突破即可,复习难度较小。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部分容易混淆的文种之间的区别。
建议各位小伙伴仔细阅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掌握条例中规定的十五种正式公文: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批复、意见、函、决议、公报、议案和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