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包括家长)总结了很多中国近代史的思维导图,把中国近代史总结到一张图。总结画出、知道这张图容易,关键是要记住。
知道并不重要,重要是记住。记不住、记混、过几天就忘等于不知道。
本文采用浅显易懂、大众化的思维方式,以时间为序采用图标对比方式总结各个知识点,采用背景、联想等快速记忆方法,使你可以看到就能快速地记住那些时间、人物、意义,尤其是多条(七八条甚至十条)的措施意义,不会一会或过几天就忘了。
学习历史:
一、学习线索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是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没有一党私利,尽量把所有人团结在党的周围一起奋斗,坚持马克思主义但不死搬硬套而是跟中国党史的实际情况结合。这是学习历史的根本,这绝对不是口号,理解不到这点,历史也学不好。
学习历史以时间为序,记住相关的事件,用自己的理解(为什么会发生某事件)把这些事件串联起来。建议把救国救民作为近代史理解主线,强国富民作为现代史理解主线。各个时期矛盾不一样,以影响生存发展的主要矛盾为准,如不同时期采用的土地政策就不一样。如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皖南事变,共产党并没有针锋相对地采取军事行动,而是顾全抗日大局避免内乱,通过舆论使人们更认识到国民党在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时刻的愚蠢、不得人心。
二、方法
考编考公出题格式:出某个材料(或话语、书籍、口号)让你判断是什么事情(或涉及什么人物)、重要事件历史意义(胜利或失败原因)包括哪些。所以,对历史要有清晰的线索认识,别混乱、张冠李戴。
最关键的地方:学习历史千万不要以上学时期为准(可以通过上学时期的教材复习形成基本认识大框),而是同时浏览最近官方的正式文件,这些更是考试的知识点所在,如国家领导人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讲话、2021年版《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年鉴《近代史》、《现代史》。因为有了初步的历史大框,后面这些只需浏览就可以,发现其中没有发现的知识点。
因为都是选择题,对于知识点只需记住关键词就可以,当然全记住更好。
学习历史必须借助地图和时间顺序,记住关键时间,如1840鸦片战争、1900八国联军、1911辛亥革命、1919五四运动、1921党成立、1937年卢沟桥全面侵华等。
学习历史建议跟看小说似得,起因过程结局;同时某个事件会出现怎样的考题,带着问题去学;
图表对比能够更好地帮助记忆。历史初看很难记住,人物多、事件多多。但是如果你把整个近代史分成两部分、各部分再分2部分,保持头脑脉络清晰,这样每个时段的人和事就没有多少了,也能迅速掌握。因为你之前学过,有基本的印象。
学习中也不要光看,边看边在草稿中上划写关键字、地图轮廓辅助记忆,在笔记本上画出自己理解的大框、重点知识点记录。不要埋头光看,抬头闭眼从大框然后各部分一一地梳理,防止脑子凌乱。
知识点不仅包括那些大的事件,也会包括对中国前途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书籍和第一次。
如2024年山东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多选):
66、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30周年,某部门筹划了一部电视纪录片《建党初期中国革命的新面貌》,以下可以选作为题材的有( )。
A、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B、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延安成立
C、中国工人运动掀起的第一个高潮
D、共产党宣言首版中文全译出版发行
分析:
建党初期指的是从1921年建党到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以前。
A项正确,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选举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新一届中国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是建党初期的事件,可以作为题材。
B项错误,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为发动和领导青年运动,组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此后,北京、长沙、武汉、广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也相继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至1922年5月,北京、上海、南京、天津、武昌、长沙、广州等17个地方已建立了团的组织,全国的团员发展到5000多人。1922年5月5日,在广州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宣告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延安成立”不是建党初期的事件,不可以作为题材。
C项正确,中国工人运动掀起的第一次高潮起于1922年1月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参加罢工海员6000余人,后来增至10万多人。经过56天的奋战,罢工取得胜利。“中国工人运动掀起的第一个高潮”是建党初期的事件,可以作为题材。
D项错误,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在国内首次公开出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共产党宣言首版中文全译出版发行”不是建党初期的事件,不可以作为题材。
故正确答案为AC
67、革命诗词,沉淀着丰富而澎湃的红色基因,串联起峥嵘岁月里的历史景象是革命文化的精髓所在。下列革命诗词反映的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柏坡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南京
C、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常抚皓首忆旧事,夜眺燕北几春秋。--平型关
D、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峨眉山
分析:
A项错误,该诗句出自《西江月·井冈山》。《西江月·井冈山》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诗人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战略战术的思想。该诗句对应的地点是井冈山,不是西柏坡。
B项正确,该诗句出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于1949年创作的一首七律。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该诗句对应的地点是南京。
C项正确,该诗句出自《忆平型关大捷》。《忆平型关大捷》是聂荣臻在1985年作的诗词。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在平型关地区对日军进行成功伏击,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取得了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1985年,聂荣臻元帅在时隔48年后写下了一首《忆平型关大捷》,诗中洋溢着杀敌
报国的革命情怀。该诗句对应的地点是平型关。
D项错误,该诗句出自《梅岭三章》。《梅岭三章》是陈毅在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该诗句对应的地点是梅岭地区,不是峨眉山。
故正确答案为BC。
这里总结了学习历史的一些方法,供你参考。包括:
1、学习方法,word宋体五号字共34页,把整个近代史一分二,然后逐步细分从大轮廓学习。
2、2024年山东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以及答案分析。
查看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