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
言语理解与表达分为三种题型:
1、词语填空,在题干中填写词语。
2、语句表达,有语句填空、下文推断、语句排序
3、阅读理解,有主旨概括、意图判断、标题选择、细节理解、词句理解、态度理解
【学习方法】
言语理解与表达答题技巧:
1、快速阅读(文中“比如”段略过),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理解资料内容。
快速阅读方法:文中有比如举例子、正反论证、数据报告、原因解释、背景介绍等内容,当读文段过程中遇到“比如”、“例如”、“譬如”、“诸如”、“因为”、“由于”、“:”以及“近年来”、“随着”、“在……背景下”等,大家不用逐字逐句分析,略读即可。
2、选项中观点在文中没有出现的不作为正确选项。
【例题分析】
例题1:现在,我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很多,但总体可控。要坚持底线思维。古人说:“祸几始作,当杜其萌;疾证方形,当绝其根。”我们要发挥好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抓早抓小,着力避免发生重大风险或危机。
填入()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症下药
B.审时度势
C.见微知著
D.当机立断
该段意思是“避免发生重大风险或危机”,文中“抓早抓小、当杜其萌、当绝其根”,就是说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C见微知著,有微,符合题意。答案:C
例题2:中国道路的成功开创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而且创造了中国经验。中国经验无疑是中国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但是,中国经验作为中国道路的积极成果,也是在遵循历史发展和现代化发展规律、吸收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进行探索的重要产物,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因而又具有一定的()。
依次填入()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地域性 国际性 B.实践性 理论性
C.先进性 创新性 D.特殊性 普遍性
分析:
文中“规律”是关键词,根据马哲原理,D更妥切。答案:D
例3:司法实践中,类型化审判是一种防止自由裁量权恣意行使的机制。这种审判方式是一种对先前案例或者判决的参考,这不是一种个案之间个别化、点到点之类的参考,而是对此前相类似的一组或者一批案件的参考,是和已经总结出来的相应特征的对照、参考和调试。
因此,类型化审判的裁判结论是以较多的案件结论为基础,以概括性更强、视野更广的先例特征为参考作出的,更为准确,也更易被社会认同。同时,这种审判方式对法官自由裁量权具有更强的约束力,没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办案法官很难抛开类型化先例特征和结论的限制而给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类型化审判:
A.有利于社会认同与司法公平
B.应广泛应用于司法实践领域
C.是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有力监督机制
D.对判决的理论和依据提出了更高要求
分析:
文段前面“类型化审判是------”介绍了类型化审判的含义和特点。接着通过“因此”进行总结,强调了重点,要重点关注关键词“因此”之后的内容。故文段主旨是类型化审判方式“更易被社会认同”和“对法官自由裁量权具有更强的约束力”。
B的“应用”、C的“监督”、D的“更高要求”文中没提到。
所以答案A
例4:科学的发展总带给人类崭新的思维方式。比如,在大数据背景下,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可以被预测的。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行为并不是互不相关的独立事件,而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网络中的一个片段。在这张数据大网之中,许多事件的相关性与其发展的规律变得有迹可循。再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能感知和意识到三维世界,而超弦理论却把我们带进一个十维的宇宙世界,带来新的科学思维与方法,开拓出一个新颖刺激而富有美感的精神新领域。
下列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独领风骚的数据科学
B.未来世界的无限可能
C.科学思维无所不在
D.科学之光点亮思维
分析:
文段开篇指出科学发展给人带来崭新的思维方式,接着通过“比如”“再比如”进行举例说明,在考场上可以略读。虽然文段较长,但结构清晰,是“总分”的结构,重在强调“科学”对“思维”的作用,该段文字的重点是“科学的发展总带给人类崭新的思维方式”。
所以答案:D
A项“数据科学”属于举例的内容,和再比如不搭配;B项“未来世界”和科学思维不搭配;C项“无处不在”文中不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