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和初中课程的明显区别:课程多。
从学习内容看:小学题型大多比较直接、思维不需要转弯,不论什么题型都类似“1+1=?”,只需跟上老师的节奏就能考上好成绩。初中课程开始转弯的题型多,一步思维肯定不行。
进入初中,如果孩子还是延续小学时的学习方法,乖乖听老师的安排,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或者不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成绩就很难提高。
考上985、211大学的孩子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孩子自己自主学习的结果。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个意思。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下降归于孩子接触面大了,开始关注肥皂剧、游戏、早恋,跟这些有关但绝对不是主因。
主要原因是孩子注意力(兴趣)的转移。他们从进入初中,包括家长、老师都强调学习,一遍遍的考试,孩子自己也知道是来干啥的。只是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进步,自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天生笨、好歹能混个初中文凭算了”,那么此时孩子的兴趣就会转移到肥皂剧、游戏、早恋上去,因为学习不能给他带来快乐。
反之,如果孩子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在学校、班级会获得更高的赞誉,他们就会有动力更加地努力,也会逐渐的远离肥皂剧、游戏、早恋。
家长的“考上好高中(大学)如何如何”对孩子很遥远,甚至还会认为(包括一些家长上学时也是这样么认为)上学还不如打工轻松呢。
所以:
1、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使其主动学习,在不断地成绩提高中、做会一道道难题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是主要。方法不对,努力白费。尤其是刚进入初中,就应帮助孩子学习方法的赶快转变。
2、对孩子的哪怕一点进步给与鼓励,尤其物质的,让孩子知道任何的获得都是辛苦努力地结果。不可百求百(千、万)应、有求必应,对孩子吃点苦是好事。不论男孩还是女孩,不要穷养儿富养女,对学生不适用。好的高中、大学、工作对他们很遥远,生活中也体会不到。
3、孩子对社会不了解,他们会认为什么工作都比上学好。可以适当地让他们寒暑假体验下,刺不扎到他手里他不会知道痛。
4、带孩子到大学、高中参观,到各种工作场所参观。一个直观地感受或许会改变认识,世界上不只有肥皂剧中的恩恩爱爱、家族纠纷,钱也不是继承某个遗产、成为某个股东、办公室卿卿我我能够得来的。
5、跟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这点很重要,孩子大了不再跟小学时啥都给家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