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方法不对是孩子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初中课程多,孩子还是延续小学时候的学习方法,自然成绩难以提高。学习对于孩子成了负担,进入学校、教室就害怕,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认为还不如早早毕业去打工,打工都比学习轻松。有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早恋。
二、没有学习目的、动力也是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好多农村的孩子,看到父母和自己也切身体验到了田间劳作的辛苦,学习比较辛苦。
孩子多的家庭,哥哥姐姐考上学,后面的弟弟、妹妹也比较努力,因为他们有实实在在的榜样在身边。
三、提高成绩的方法
1、家长通过跟孩子做一道题,尤其是错题、思考题,帮助孩子开拓思路,攻克这个难题,掌握一种学习方法,使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学习,无非就是两方面:
(1)记忆方法 知识点一看就知道,不需要什么分析。如果死记硬背肯定不行。如学习地理、历史,脑子中没有地图,肯定不行。政治等大段的知识不掌握记忆窍门肯定不行。
(2)分析能力 比如物理、数学,课本知识点一看就懂,但是到了实际做题时,往往根据个人感觉做题,不是从科学角度分析。
我们就是通过提高兴趣,告诉孩子不要死记硬背,学习就如同砍柴,把刀(学习方法)磨快效率更高。让孩子自己:
(1)让孩子自己掌握巧记是关键。
历史改革措施对比记忆、化学中概念对比记忆等,好多记忆窍门。
(2)能够安心、静心地坐下来去分析错题、难题。有时候,题知道做错了,才知道这个答案不是。实际上这对于题中涉及的知识点还是模棱两可、模模糊糊。下次换个样式或者就是同一个题过几天还会做错。
题做错,有这几方面因素:
<1>对概念掌握不全面
概念中好多有“某某除外”,孩子忽略了除外因素。如奇数偶数,只记住了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但时忘了,括号中有句“0也是偶数”。
<2>凭个人感觉
人往前走,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向前还是向后?好多人认为,人往前走,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摩擦力向后。实际上,我们走路时,只有脚和地面接触,脚蹬地,脚相对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如果地面光滑,脚就会向后移动。所以摩擦力向前。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析也是,地面受到了脚向后的压力,地面给与脚向前的反作用力。
<3>分析思路不开阔
如数学中的几何分析,有的要做好几条辅助线。如果是转一个弯的题还行,如果多了,就不行了。
这种,孩子概念掌握是没有问题的,就是缺乏耐心、静心、细心。转一个弯,一看就知道如何做辅助线还行,如果还需要进一步做辅助线,就放弃了。如此没有耐心,也学不好。
<4>不掌握答题的模版
如语文的阅读理解中:这段话中的某个词可不可以换成另一个?(这样的题一般3分)
应该这样答:不行(1分),该词如何如何(1分),如果换成另一个词如何如何(1分);
如果少答一个要点就要扣分。
<5>学习历史、地理没有地图概念
<6>不会记忆方法,死记硬背。
如果在这几方面,通过做一道题,能顾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孩子肯定能够进步得快。
2、如果能够找到在校的学生才更好。高中生怕是很难家长同意出来做家教,除非亲戚。大学生,尤其是考上985、211、双一流、一本的大学生,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肯定比较有效。如果大学生能够利用假期,分析孩子各科中学习方法的不足或者教给孩子更好的学习方法,孩子自己同样会进步。
同样,他们都年龄相似、容易沟通,大学生的初高中、大学经历更能激励自己孩子努力学习。
家教的目的是实现孩子自己自主、独立地学习能力。如果孩子老是靠扶着,自己不会走路,也同样不能学好。所以,家教是教给孩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