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学习,好多家长就认为是“多读、多练、多写、多背”。
可是从小学开始,有的孩子看着不怎么用功,可是学习成绩就很好,最终考上名牌大学。这样的孩子可以说“凤毛麟角”。
家长认为“这孩子从小脑瓜灵、天生聪明”,为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找理由。
其实这些孩子在大多孩子“多读、多练、多写、多背”时,肯定有学习的窍门。这就是会学习方法,自己有意识地去找各种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比大多孩子高。
一、联想,就是让孩子联想平时生活中见到的东西。
“日、月”,就是平时见到的“太阳、月亮”。
“山”有的孩子没有见过,也要通过图片视频,让孩子知道山是什么样的。
“川”,就是河流,这个孩子都能从生活中看到。
二、对比,就是通过形似字的对比或者汉字的显著部分,记住字的显著特征,方便快速记住、书写。如“日”与曾经学过的“口、目”对比、“月”与“目”。
每个孩子对每个汉字的显著特征有自己的认识,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记住这些显著特殊,从而快速记忆、书写汉字。
通过这些象形字的学习,激发孩子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三、举例(以“日月山川”为例)
(一)学习“日”
1、让孩子先看学过“口、目”,让孩子讲述是通过哪些特征记住的。
(1)、“口”,嘴巴张开就是“口”,周围封闭是个圆、里面看不到东西,什么都没有(这是显著特征)。可以让孩子对着镜子张嘴看。
(2)、“目”,让让孩子对着镜子看自己的眼睛,周围封闭是个圆、中间有个黑眼珠。中间的两横就代表黑眼珠的上边、下边。
(3)让孩子讲述自己的理解
2、学习“日”
观察教材,“日”就是太阳。“日”字周围封闭是个圆,中间有一横。
“日”字中间的一横可以理解为:一片云彩挡在太阳上、一道阳光照射出来。
(二)学习“月”
1、让孩子先看学过“目”,如上。
2、学习“月”
“月”字中间两横、下边没有封闭。理解:
(1)太阳都是圆圆的在天上,可是月亮有时是圆的、有时就跟教材一样是弯的、不圆、残缺的。所以在演化过程中,“月”字下边敞开,表示不圆、变化不定;
(2)教材中月亮右下角小图案,把月亮画成弯的、封闭的,里面有个点。里面的点可以理解为:一片云彩挡在月亮上、一道月光照射出来。“月”字上边的一横就代表这个意思。
(3)为了表示月亮有时圆有时不圆,就把下边封闭的横上移,形成现在的“月”字。
(三)学习“山”
1、“山”的意识形成
“山”,有的孩子没有见过山,没有山的概念,可以通过观察周边的土堆形状、告诉学生更高的土堆就是山或者观看山的图片、视频,让学生对“山”有直观的印象。
2、观察“山”
山的形状是中间高、两边低,中间一竖代表最高的。两边的两竖可以理解为:逐渐下滑的山坡、最高的山旁边的小山。“山”中间突出、两边下滑。
(四)学习“川”
1、与“三”对比
“三”横着三横
2、学习“川”
(1)“川”意思。河流。
(2)观察教材
三竖,两边的两竖代表河岸,中间是流动的水。河流都是弯弯曲曲的,左边的撇表示河流的弯弯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