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中
网站提示
中间内容确认框:
阅读低年级文章更易找出学习方法不足

汉字笔顺书写规范规则口诀及汉字、笔画、笔顺、偏旁概念

理解考点原理,否则刷再多题也无用。知道但一次记不住、记混,等于不知道!提前批、一本、二本、专科如此由来,学霸:理解+巧记。有的家长用自己曾用“多读多写多背”辅导孩子,实则有误孩子。砍柴工学习方法网www.kanchaigong.cn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或许你的孩子记住口诀,可是一些字笔画口诀概括不了。如九(撇 横折弯钩)、力(撇为最后笔画)。两字相似,可笔画不同。

如果单纯记口诀或者记某个汉字笔顺,记忆效果肯定不好。建议想想为什么不同,从人们的认知习惯、书写习惯等的“快捷、方便、美观原则”去理解。

理解,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这样只是才能牢靠。死记硬背,是学习的大敌。


写汉字首先要弄清汉字的几个概念:汉字、笔画、笔顺、偏旁。

笔画,就是一笔(不断笔)写成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如横(一)、竖(丨)、撇(丿)、捺(㇏)、折(𠃋)等,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笔画中,书写到最后需要下行(直下、斜右、斜左如横折、横钩)、右行(如竖折)、左钩右钩(如竖提)时并不断笔,如凹凸。常用笔画表中,先记忆横竖撇那点提,再横有关的,再竖有关的,这样找出规律分门别类识别,能够更快掌握。

注意:这里是笔画,有人写作笔划。画,是我们有意识的去做某个事,如画图、画画、画线。划,划伤、划破,更体现损伤。


一个汉字有一个或多个笔画构成。、有一个笔画构成,如一,有1个横构成;由多个笔画构成,如二,有2个横构成。


笔顺就是一个汉子书写时多个笔画书写的先后顺序。


汉字有的有偏旁,如草,上边的草字头是偏旁,草字头的字还有花。有的汉字没有偏旁,如土、田。旧汉语中左为偏、右为旁。现在对汉字的上下左右都统称为偏旁,在偏旁名称中,更是省略了偏,都是旁字,如单人旁、双人旁。用一个旁字,表示汉字的另一部分。在偏旁名称中,左边或右边的是某某旁(顷右边的页字旁,鸭右边的鸟字旁),上边的某某头(盖),下边的某某底


国家对汉字笔顺做出统一。现在实施的《通用规范汉字笔顺规范》(GF 0023-2020是2021年3月1日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发布实施https://www.bjfsh.gov.cn/zhxw/fsdt/202206/P020220615356656377935.pdf),之前实施《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1997年出版,由国家语委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编写https://www.zbsyzx.com/exupfiles/20201125/6ef74d359e8df27733f921cfb316082e.pdf)作废。有的字典、书本或网络文章是基于原来的规范,可能跟现在教材有所不同,应以最新版本的为准。


其中笔顺是学习考试的一个重点。

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的笔顺说明,好多老师为了孩子们学习方便,总结了各种各种的笔顺口诀,但是没有一种口诀可以全部的概括所有的汉字笔顺。

小猫小狗是没有文字的,人类发明文字就是为了传递信息(人和人之间、不同年代之间),我们现在使用的是简体字,四方块,上下左右对称,就是为了书写快捷方便美观。


所以汉字书写遵循快捷、方便、美观原则:

1、尽量减少笔画此笔结束和下笔开始的间距,各笔画就近依次书写。如万,先上面横,笔锋下移横折钩的起笔距离最近,钩上挑正好是撇的起笔;如鸟,撇 横折钩 点。

2、符合人们的识别习惯,先整体再部分,比如我们看人,先看整体,然后从上到下打量;看一个苹果,先看整个苹果,再依次看上下左右细节。汉字识别也是如此,先看这个汉字的整体样式,再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看。比如九、力两个字,先看整体差不多,再外里、上下、左右看,外里、上下区别特征不明显,左边特征一样,右边有区别,从而分别出这两个字。书写也是遵循这个原则,外里上下左右。山(先中间的长竖确定整体的高度中间位置、以此竖确定左右高度,然后下边左边的竖折,最后一笔是右边的竖),水(最后一笔也是右边),凶(先中间撇捺,再左边竖折,最后竖)

3、笔画中横、竖、撇、捺、点、提、右钩常用作汉字的末笔笔画(最后一个笔画),其中横、捺、点、提、右钩是右方向(直右、右下、右下、右上、右上)行笔。右行笔笔画优先作为收尾笔画,其次是撇。右行笔笔画中点优先作为末尾笔画(如肃最后两笔是下边的左右点)。如九(撇 横折弯钩,该字有撇、右钩,右钩为收尾笔画)、力(只有撇,撇为收笔笔画),乃、刀也是如此;及(有撇、捺,先撇,最后捺)。这也体现了先左后右原则。

这也符合人们的书写习惯:没写一个字,都提着一口气,最后笔画有大功告成的放松畅快感觉,呼出气完成。

4、先汉字大框,如讯(右边最后笔画是十);水(先中间竖钩确定整体高度大框,再左右),同样的小、乘、承、刀、刃、勺。情(左边竖心旁,先左右两点,最后竖确定整体高度,再右边部分)。北(左边先竖然后两横,右边先撇再右钩结束)、非(左边先竖然后三横,右边先竖后三横),这也体现了先整体后部分、先外后里原则。

5、笔画最少原则 如母(第一笔是左边的竖折)和日的笔顺不一样。


下面总结了一些基本的笔顺规则,也希望家长能够帮孩子形成自己的规则认识。

建议家长在孩子书写时有意识的知道这些规则,但是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认知理解不会这么深刻,不必强求全部了解,只要记住教材中的汉字书写笔顺就可以了。这里有意识的培养孩子找规律的习惯,如运,带走字旁的都是先写右边,最后走字旁。如九和力一起分析。


一、基本规则

1、先上后下

三 依次三横

合 依次人 横 口

火 先上面两点再人

谷 先上面两点再人 口

2、先左后右

认 先左边言字旁,再人

地 先左边土,再也

3、先横后竖

十 一 十

千 先上边撇,再横 竖

4、先撇后捺

八 人 义(先点 撇 捺)

5、先外后里(先整体后部分),需要封口在最后

月 日 田 耳(先上面横 左边竖 右边竖 再从上到下三横,而不是先上面横 左边竖 中间两横 右边竖 最下边横)

6、中间明显左右分开的,先中间后两边

小 先中间竖,后两边点

水 先中间竖钩,再两边

山 先中间竖,后两边

乘 先千 再中间左右部分,再下边左右部分


二、特殊规则

1、带点的字

(1)点在正上或左上先写点

门 先点再左边竖再右边横竖勾

义 先点再右边撇再左边捺

(2)点在右上后写点

犬 先大后点

我 最后点

(3)点在里面后写点

瓦 叉 凡 肃

2、两面包围结构的字

(1)右上包围的先外后里

勺 最后点 刀 刁

(2)左上包围的先外后里

厅 先厂后丁

(3)左下包围的,先里后外

边 先力后走丝旁

3、三面包围结构的字

(1)缺口朝上的,先里后外

击 先两横 一长竖 竖折 竖

凶 先中间撇捺,再下边左右

(2)缺口朝下的,先外后里

内 先竖 横折 再人

(3)缺口朝右的,先上后里再左下

区 先上横 左撇 右撇 最后左下竖折

区、匹、臣、匡、匠、医

4、带撇的字

(1)撇在右边先写撇

匕 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2)撇在左边后写撇

万 先写横,再写横折钩,后写撇

乃 先写横折折撇,再写撇

刀、力

(3)撇在左边(末笔笔画是右行笔)先写撇

及 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后写捺

九 先写撇

右行笔的笔画上面提到了。

5、上下贯穿的字

里(理、童)笔顺:先写甲,后写二。

重(踵、董)笔顺:撇、横、写曰,中竖、再写二。

垂(捶、棰、锤)笔顺:先写千、后写艹,再写二


综上总结出以下简单的规则: ...

【启发】

孩子也苦学、刷题、家教报班,成绩总不理想。人家孩子天生聪明,自己孩子天生“笨、遗传基因”,无奈!

三种根本方法:学、习、思。学而时习之:学新,复习旧,大多孩子能够做到

学而不思则罔!考试考察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教材知识点一看就懂,过几天就忘、记混。思考“怎么更快一次记牢知识点”,有的孩子做不到,不思就是差距所在,即“不开窍”。磨刀不误砍柴工。

通过几道题让孩子“恍然醒悟、开窍入门”、自己开始“想事”,不再“死记硬背、等喂”。师傅领进门,至少要领进门!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其中可能有文字语法错误(以教材为准),请只注重文中学习方法。

课程联系客服快捷访问砍柴工学习方法